不出意外,東風重組福汽的框架協議將在本月內簽署。
“已經準備了很久,12月簽約沒什么問題。”接近福汽集團高層的消息人士11月30日透露。但東風集團方面則頗為謹慎,稱還沒有聽說已經確定該時間點簽約。
事實上,東風集團在重組福汽一事上,一直刻意保持低調。9月17日也曾被確認為雙方“定親”之日在業內廣為流傳,但東風集團方面從未肯定過。經歷了兩個多月延遲后,東風對于簽約時間的發布更加謹慎。
雙方的謹小慎微事出有因。東風重組福汽的主導者一開始就是行政力量,“成功與失敗都取決于政府,而非單純的當事雙方”。與此同時,十八大之后多省市的政府高層進行了人事調整,其中就有福建省委書記變動。
而且“框架協議也只是一個合作意向,要進入實質合作階段還需更長時間。”上述消息人士認為框架協議就像“訂親”,要到簽訂合作協議的時候才是“婚約”之時,這期間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比如福汽資產評估、東南汽車三大股東的利益平衡等等。
兩步走框架初定
今年7月,東風啟動重組福汽,福建省政府相關部門直接與東風接觸進行談判。當時當事雙方都很謹慎,東南汽車董事長廉小強表示,這只是外界傳言而已,就像當年北汽要重組福汽也傳得滿城風雨,最后沒有結果。
但不久之后,事態變得明朗。東風集團總經理朱福壽暗示:東風面對重組一事,持開放和謹慎、穩健的態度。廉小強也改口稱,東風和福汽不存在并購一說,雙方只是合作。
8月底,福建省政府與東風進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會談,計劃于9月17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但后來因為“釣魚島事件”爆發,東南汽車中有三菱汽車這一日方股東,為了減少負面影響,雙方不得不推遲簽署。
這一推就延遲到了十八大之后,雙方初步確定在12月簽署協議。福汽一位高層透露,基本框架是原來就定好的,沒有修改,還是按照兩步走。
按照8月雙方會談確定的協議,重組方案分成兩個步驟,東風在雙方協議后收購福汽40%股份,實現第一步入股福汽,并為時下總經理職位空缺的福汽集團派駐一位總經理;在隨后的經營中,東風將在各種資源上對福汽進行支持,當福汽整年銷量達30萬輛時,東風有權再收購福汽20%股份,成為控股大股東。
“這也是福建方面為東風進入福汽后,設定的一個初級經營目標,目的是希望東風能在短期內為福汽帶來切實的改變。”上述消息人士說。
福建汽車集團旗下擁有東南汽車、福建奔馳、新龍馬汽車、廈門汽車
等十余家全資、參股、控股公司,資產20多億元。但其業務主體東南汽車和福建奔馳的發展,都遠遠低于預期。成立于1995年的東南汽車,早在2003年銷量就達到了83533輛,但經歷了近10年的中國汽車井噴后,2012年其目標銷量僅為11萬輛。
2010年,在福建政府的鼓勵下,東南汽車比以往更加自信,制定了2011年的銷量目標為15萬輛。但目標很快就被現實擊碎,銷量增長異常艱難,2011年銷量出現下滑。在堅持了兩年后,今年其銷量甚至不及2010年。
兩年前制定了到2013年產能達到30萬輛的目標,導致目前東南汽車的產能嚴重過剩。“與東風商定銷量達到30萬輛后再允許其控股,使得產能能全部消化,突破福汽的第一階段發展障礙。”
多重變數
三菱與福汽集團的貌合神離,曾被認為是東風重組福汽中的最大阻力。東風希望把福汽作為其東南區域的一個自主品牌基地,以延伸其自主品牌戰略,因此希望三菱退出。
但三菱在東南經營多年,雖然一直在股份構成上存有芥蒂,但“東南汽車城配套完善,相關人才也是現成的。即使與廣汽建立了新合資公司,但三菱不會傻到把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東南汽車內部人士分析。
三菱不愿撤離,也為未來東風入主福汽后如何處理復雜關系設置了難題。因為東南汽車目前已經形成了雙品牌路徑,“三菱”和“東南”品牌在銷售上也一直采用兩個事業部分開進行,因此有內部提議,未來將可能把東南汽車拆分成兩家公司,分別為東南的自主品牌公司和與三菱的合資公司。
事實上,更大的變數還來自于合作本身。雙方本來計劃在十八大前的簽約儀式,被“釣魚島事件”影響延后。但目前福建省人事變動已經進行,原省委書記孫春蘭調任天津市委書記后,福建省委書記空缺。“本來重組就由政府主導,接任的省委書記什么態度是最大的變數。”上述消息人士說。
按照該人士的分析,即使本月正常簽約,也難保實質性的合作進展順利。“只是一個框架協議,就像只是‘訂親’,還沒有到‘上花轎’的時候。當年和北汽也簽署了框架協議,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最大的變數可能來自于入股資金多少。“當時北汽拿出5億元,福建政府嫌少,認為賣虧了,就暫時把合作放下來。和東風的談判也會涉及到作價的問題。”上述人士說。
在這種局勢下,廉小強對于未來并不敢有過于清晰的表述,不久前他說,以后東南汽車要透過股東各方資源進行市場共拓、資源共享、人才和生產共用,讓彼此的長處可以相互支撐。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