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衛挺(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4%,達7.5萬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在全球經濟曲折前行的背景下,我國服務貿易邁上新臺階,折射出市場對中國發展的堅定信心,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的發展潛能,是中國經濟全球競爭力提升的有力注腳。
服務貿易邁上新臺階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從國內看,在高質量發展引領下,“中國服務”和“服務中國”加速發展,我國服務貿易規模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二,推動經濟動能更加多元、競爭力更為綜合。從全球看,我國正在加速從“世界工廠”向“服務方案提供者”升級,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爬升,中國服務有望在“世界工廠”這個優勢下創造出第二增長曲線,實現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的相互賦能、協同提升。
服務貿易快速發展背后,是市場對中國經濟的認可和信心。服務貿易邁上新臺階,表明中國服務貿易市場潛力巨大,這將吸引更多跨國企業加碼布局中國服務市場,也將鼓勵中國服務企業更加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以更強的“雙向奔赴”之勢推動中國服務貿易進一步擴容提質。與此同時,中國服務貿易邁上新臺階也意味著,市場將迎來更多的投資熱點和增長點,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等重點領域有望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加速推動服務貿易破繭成蝶,普通民眾也將能夠更便捷地享受到來自全球的各類優質服務。
一方面,我國龐大的制造業基礎蘊含了大量的生產性服務需求。在分工更加精細的趨勢下,過去隱藏在中國制造背后的“中國服務”將進一步分離,實現獨立的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更多生產性服務融入制造環節,將催化形成更多新的服務貿易需求。另一方面,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和消費升級將對高質量的生活類服務產生旺盛需求。2024年居民人均服務類消費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6.1%,從國際經驗看,服務消費需求潛力空間巨大。
當前,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發展正在推動服務貿易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并創造出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而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將為這些創新創造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有望引領全球服務貿易的創新擴散路徑。以在線教育為例,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到3.55億人,上線慕課數量超過7.68萬門,建設和應用規模居世界第一。我國在線教育的崛起正在改變全球在線教育格局,也將為全球學習者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
2024年8月,國辦發布《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圍繞制度型開放、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國際合作等提出20項任務舉措,旨在為服務貿易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支持企業不斷探索服務貿易新模式、新機制,提高“中國服務”的全球競爭力。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服務貿易合作,通過多邊和雙邊機制拓展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為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戰略支持。
服務貿易突破萬億美元大關,是新征程的起點。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要立足大國經濟的戰略高度,進一步謀劃和完善服務經濟和服務貿易發展的頂層設計,堅持改革引領和創新驅動,不斷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平。短期內要用好中國經濟的綜合優勢,穩妥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多重影響,繼續推動服務貿易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中長期則要增強全球規則制定的話語權,打響“中國服務”全球品牌。
面向“十五五”時期,一是對接高標準國際規則,堅持放寬準入和完善國內規制并重的思路,進一步深化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提升服務貿易治理水平。二是推動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協同提升,促進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培育壯大新型服務貿易,以自貿區、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為平臺擴大優質服務出口,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服務供應商和品牌,鼓勵央企整合資源打造“中國服務”集成供應商。三是深化服務貿易國際合作,加強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合作,加強對新興市場的戰略性布局,完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提升駐外機構服務水平。四是加強服務貿易發展要素保障,加大服務貿易融資和保險支持力度,加強服務貿易學科、智庫和人才隊伍建設,創造條件吸引服務業高級人才來華工作。五是持續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建立全口徑服務貿易統計和監測平臺,建立健全服務貿易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確保服務貿易發展行穩致遠。
《光明日報》(2025年02月06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