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轉內銷”或許是金融危機下企業家們規避風險的最好戰略決策,但在新昌,有一位企業家卻“隔岸觀火”,大膽地只做著老外的生意,并且拋出了令人眼紅的半年度成績單:銷售額超5000萬,超過了去年的全年業績。這家企業正是位于省級高新技術園區的新昌開源汽車軸承有限公司。
在很多企業保守經營的時刻,開源汽車軸承最近卻謀劃著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公司總經理俞偉明在廠房附近新購了40畝土地,準備做大產業鏈,從軸承維修市場向主機市場全面進攻,這就意味著開源汽車軸承將開始又一輪“質的飛躍”。在金融危機陰霾持續的當下,擴大生產規模似乎有些“口氣不小”,但記者日前來到開源汽車軸承,卻發現這完全不是企業家一時的心血來潮,卻實實在在是出于公司發展的迫切需要。走進車間,一位不久前新招的操作工告訴記者:“公司訂單來不及做,因為人手不夠,公司一口氣招進了數十名操作工。”而在廠房外,一些過道和空地也被改成了臨時倉庫,堆放著大量的產品。“由于廠房不夠用,平時不使用的過道空地也搭成了簡易板房,用于臨時堆放產品。”俞偉明笑著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的訂單比去年增加了20%,突然發現現在的生產規模已顯得有些跟不上了,擴大規模是必須要進行的事。”
作為新昌眾多中小企業的一家,或許很多本地人并不熟知開源汽車軸承,但事實上,開源汽車軸承在國外卻赫赫有名,產品出口歐洲、美洲、東南亞地區等60多個國家,是很多老外追逐的對象。開源汽車軸承自1995年成立以來,從一個只有三臺舊模床的家庭小作坊發展到現在占地80畝、擁有300多名員工和幾十名研發人員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是什么讓開源汽車軸承能如此樂此不疲地專心致志做著老外的生意?在俞偉明看來,掌握國際前端市場、研發新產品是他和他的企業發展壯大的獨門秘訣。
俞偉明事業剛起步時,一直在做國內市場,2003年一次偶然出國參加一個軸承產品展會,讓他看到了國外軸承市場的商機。于是他慢慢向國外市場進軍,但做老外的生意談何容易。國外市場瞬息萬變,守株待兔就等于坐以待斃,俞偉明就干脆帶著他的軸承產品親自輾轉各國參加展會,每年總要跑上七八個國家。盡管剛開始成效甚微,一次出國花費大量費用不說,關鍵是外國客戶并不認同他的新產品,但幾年下來,慢慢地,俞偉明的產品因其質量受到了國外客戶的青睞。更重要的是,誠信兩字打動了很多外國客戶。“老外做生意十分講究誠信,面對誠信的客戶,自身的誠信是最基本的。”俞偉明告訴記者。下半年,在俞偉明的日程表上,已早早地排上了馬來西亞、巴西、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軸承展銷會。除了在展會上掌握國外最新的市場信息外,俞偉明還在加拿大設立了辦事處,在上海成立了外貿公司,多渠道掌握市場最新動向。通過不斷淘汰,不斷更新,公司目前的軸承產品有數百個之多,所以即使金融危機來襲,開源汽車軸承都能拿出最新的產品來替代。
而就在我們慢慢揭開開源汽車軸承10多年的成長史時,公司總經理俞偉明卻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我初中都沒有畢業,深知知識匱乏是企業發展的要害,所以,我希望我的企業是一個有文化的企業。”18歲開始闖蕩,干過泥水工,做過花木生意,當過軸承操作工,這個沒有文化的青年卻干起了一番文化人未必干得了的大事業。在公司的生產車間,“你思考,我動腦,改善問題難不倒”、“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企業不創新將被市場淘汰,員工不努力將被企業淘汰”等標語隨處可見,這是開源汽車軸承成長的足跡,或許也正是俞偉明自己的成長足跡。去年,俞偉明毫不吝嗇地斥資80萬對員工進行培訓,今年還將投入更多資金用于員工培訓。如此愛才、惜才、用才的俞偉明,讓我們看到了他的睿智。對于今后,除了擴大廠房形成產業鏈,促使公司多元化發展外,俞偉明還意味深長地說:“他希望他和他的企業都能念好創新、博學、誠信、奉獻這四篇文章。”
【中華軸承網】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力求安全及時、準確無誤,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觀點贊同或 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本網轉載信息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電話:0571-5686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