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揮別高速發展的時代,今天的家電業不再存在虛無縹緲的“金礦”。縱觀2013年,中國家電業“脈象”平穩,緩慢回暖,市場銷量增長5%。走出政策扶持高峰期,家電企業再次回歸殘酷的逐鹿時代。
產業結構升級、跨領域擴張成為家電企業拓展盈利空間的抓手,電商高速發展、互聯網快速滲透成為全行業跨領域合作共識。美的整體上市、格力品牌多元化、海爾牽手阿里擁抱互聯網、長虹家庭互聯網轉型……傳統家電企業紛紛進入各具特色的轉型期。
這一年,是家電巨頭徹底改頭換面的一年。家電巨頭掌門人幾乎完成了新老一代的交接,第一代創始人退居幕后。楊綿綿淡出海爾,第二代掌舵者走向臺前;格力靈魂人物朱洪江交棒鐵娘子董明珠,“她”時代董明珠大膽操刀格力多元化;何享健交帥印于方洪波,首創家族企業向職業經理人制度的轉型新模式。三大巨頭風格各異,卻均堪稱完美地解決了接班人問題。未來誰主沉浮,還看后來者如何主導企業在風云突變的市場中長久不衰。
投訴率居高不下、超億元騙補引發審計風暴、企業推諉責任…2013年家電業暴露的問題依舊觸目驚心,健全標準在業界呼聲中亟待出臺,全行業規范有待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的攜手共建。
消費升級、房地產、基建以及城鎮化帶動家電業效益好轉,這些美好的愿景沒能在2013年徹底實現。同時,中國出口迎來“后制造時代”,家電業兩極分化格局仍將延續。這一狀況,將隨著電商沖擊的增強在2014年愈演愈烈。無疑,明年各大家電巨頭將各顯神通,最終仍落實在一個“變”字之上。
政策雨露逐漸褪去
家電業步入多事之秋
家電,這個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充分的行業,在過去的六年,卻也成為政策扶持最為密集的行業之一。2013年1月,家電下鄉結束,6月1日,五類家電能效補貼截止,10月1日,包括平板電視、變頻空調等在內的五類家電產品正式實行新能效標準。一輪輪政策退去和更迭,激發行業內在潛力,帶動行業企穩回暖,也如同一個魔咒將行業的劣疾現形。墊付補貼占用資金、補貼程序繁瑣、能效虛標泛濫,讓政策落地與企業自身發展矛盾凸出,新的能效標準再次考驗企業快速接招能力。
所謂變相國策的能效“領跑者”制度或將不再實行,家電全行業將進入政策完全真空期時代。也意味著,家電市場化競爭更為充分。家長不管孩子了,讓他們自己去摔打吧。家電政策是否該繼續實施,一直備受爭議。國家通過“有形之手”,極大地推動了家電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多家知名企業騙補近億元,而這僅是冰山一角。在政策落地同時配套體系如何成熟值得深思,不能再讓監管淪為一句空話。盡快化有形為無形之手才是上策,企業丟掉“拐杖”,以實力入局。家電產業競爭格局將在2014年更為明晰。群雄逐鹿,生死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