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綜合利用還有什么更好的出路?記者從16日召開的“江蘇韓國農林廢棄物處理技術交流會”上獲悉,生物塑料的巨大需求,使得秸稈綜合利用有了一條新路徑。
“生物塑料的世界需求,2013年起至今增加了4倍。”韓國生物材料包裝協會會長劉永善指著手上的塑料袋說,“這就是用麥秸制成的,可以在數個月內降解。秸稈制成生物塑料后可以制成各種餐具、包裝袋等產品。例如紙漿快餐盒,以前用木頭做原料,現在可以用秸稈這種有機廢棄物,大大降低成本也有利于環保。甚至在美國,有些品牌的汽車有10%的零部件是用秸稈為原料的生物塑料制造出來的。”他稱,生物塑料生產已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因為中國人多,需求大,大家都很重視中國市場。
“江蘇每年產生大量的農業廢棄物,其中農作物秸稈4000萬噸,資源量全國第四。去年,全省機械化全量還田秸稈量1300多萬噸,多種形式利用秸稈量210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秸稈利用,一方面是直接還田,另一方面是采用一定的科技資源化,主要是生產袋料、肥料、飼料、新能源。”江蘇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所長劉華周說。
記者了解到,在我省,生物塑料的研發生產還只是星星之火,如由省農科院研發的“可降解秸稈花盆工廠化制作技術”已在南京浦口轉化生產,每年可消耗各類農作物秸稈約720噸。這種秸稈花盆廢棄后數年內可完全降解,陳舊秸稈花盆加以回收,經破碎與堆肥處理,可制成有機肥或花卉栽培基質。
省農科院資源環境研究所常志州說,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塑料,每年的塑料有70%是被拋掉的。以石油為母料的塑料產品,因其難降解,成為困擾人類的大問題。全球每年接近2億噸的塑料垃圾,并且在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這直接造成了環境污染。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可產生秸稈7億多噸,而在理論上4噸秸稈就可做成一噸可降解環保產品,這樣僅在中國就可以省掉近兩億噸傳統塑料,就可以節省6億噸原油,減少3.8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專家們指出,目前,全球每年生產塑料兩億多噸,中國塑料制品市場持續擴大,在包裝、工程、建材、農用和日用塑料制品等各個領域都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需求量將超過2500萬噸。這是一個令人無奈的數字,反映了一個龐大的塑料市場,也表明生物塑料行業正在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階段。目前生物塑料推廣的瓶頸在于,生物塑料制品價格比普通塑料制品要高一些,獲得普通消費者的認同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除了需要企業自身加大創新與研發、降低成本外,如果能從政府層面給予一定的支持,生物塑料行業將獲得空前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