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時 間:2006年12月地 點:上海采訪對象:路斯特傳動系統(上海)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 王永凡 在中國,交流伺服運動控制產品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而眾多日、韓及歐美品牌則正看中中國市場的廣闊前景,紛至沓來,而他們在國外成熟的運用經驗及產品對中國伺服產品的發展又何嘗不是一種推動呢?德國路斯特秉承其一貫的嚴謹、務實的精神,來到中國兩年,他們不斷深入地做著“潤物”的工作,不張揚不低調。路斯特傳動系統(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凡說,07年是路斯特的發展年,本刊特在即將揮去的06之際對王總進行了采訪,以期更多的了解伺服行業,了解路斯特。 王永凡:祖籍中國河北省,現國籍為德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畢業,80年代中期赴德國學習并獲工學博士學位,90年代初開始并服務德國西門子公司近10年,現為德國路斯特傳動系統(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控制與傳動》:德國路斯特公司善于與用戶共同推進機電一體化總體設計。我們知道各種機器上的驅動系統,無論是液壓的、氣動的還是電動的,它都是運動控制的執行者。你認為貴司多年的設計理念是什么?這樣的綜合設計給用戶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什么?王永凡:新年伊始,首先在這里祝愿所有讀者身體好!工作好! 機器種類繁多,千變萬化。想設計標準伺服驅動產品,就要有能力找到一些“最大公約數”。這種能力來自于多年為機器制造業服務的經驗。沒有此經驗和能力,只會有模仿,不會有創新。我們的標準產品就反映了我們所找到的這些“最大公約數”。比如,c-line伺服驅動器系列的可編程功能,就是我們提供的一個“最大公約數”。它使產品可應用于各類機器或一個機器上的各個運動軸,簡化了整個系統,降低了售后服務成本,給用戶提供了二次開發的可能性。從而,能更好地保護用戶自有的知識產權。 用這種產品的個中甘味與用其他產品不同:你很難簡單地說行或不行,多數情況下是一個發掘的問題。 另外,做機器制造業要貼近用戶,要靈活要快,要能在標準或基本產品平臺的基礎上作量身定制,來解決“非最大公約數”的問題。所以,像路斯特這樣規模的伺服驅動生產廠家在量身定制上比大公司有天生的優勢。 上面所談的兩個設計理念,是相輔相成的。帶有可編程功能的標準產品,用途廣,銷售臺數多,為量身定做提供了一個成熟和經濟的出發點;反過來,量身定做會促進標準產品的發展。我堅信,隨著中國用戶的創新能力的提高,他們會對路斯特這樣的公司越來越感興趣。 《控制與傳動》:德國路斯特公司在伺服領域以產品譜寬和性價比高出名,您認為在中國最應該著力的地方是什么?您能給我舉幾個典型的案例嗎?王永凡:我理解,你是說在伺服驅動的應用上的著力點。我想談大的,不如談幾個具體的: a) 伺服系統優化。這里主要指的是把上位的PLC 和/或運動控制器以及它們與伺服驅動器之間的通訊作為一個整體來優化,以取得技術和經濟上的最佳效果。比如說,我們的中端伺服驅動器標配可編程功能和CANopen 總線接口。在一個塑料制品成型機械上,原來在人機界面和伺服驅動之間使用運動控制器來計算運動規律,高速的通訊總線再將運動控制器和伺服驅動器連接起來。系統復雜、價格高。改用路斯特的伺服驅動器后,通過充分使用其可編程功能省去了運動控制器,人機界面和伺服驅動之間僅使用標配的CANopen就夠了。 b) 花小錢辦大事。比如說,提高電磁兼容性,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花錢不多,但提高了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可使用率,英文叫Availa-bility。甚至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c) 大約1kW以上時,采用380V 電壓等級的伺服驅動系統,少用銅和鐵。大家知道,銅和鐵作為有限的資源,只會越來越貴。但另一方面,卻用很多三相230 V 的驅動器,前面加一臺降壓變壓器。若無其它要考慮的因素時,我建議可改用380 V 的驅動器,加一臺電抗器做隔離。一方面,該電抗器防止了驅動器“污染”電網。另一方面,它也緩沖了被“污染”的電網對驅動器的沖擊。我并非一概反對用三相230 V 的驅動器,路斯特也有嘛。我們甚至還有安全電壓的伺服驅動系統,即24~48 V直流電壓輸入的。這里考慮的是人身安全的問題,則資源問題另當別論。《控制與傳動》:現代材料、微和功率電子、軟件、總線及以太網等先進科學技術,它們對伺服運動控制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貴司的產品融合了其中的哪些技術?以后會往什么方向發展?王永凡:就伺服電機而言,體積小或說功率密度高,效率高,慣量小,轉矩脈動小,噪音低是永恒的要求。新的材料,例如高分子材料,和繞組技術,再加上新的生產技術,會給伺服電機帶來新的面貌。 就伺服驅動器而言,微電子和功率電子的發展不斷地使它體積更小, 過載能力更強。 自適應控制、補償伺服電機本身的轉矩脈動、抗機械振動、支持開放的編程標準,如PLCopen,和提供更多的運動控制功能,都是控制和軟件方面的課題。通訊上則著力于實時控制運動,采用開放的協議,給各種需求提供合用的、夠用的總線接口等等。 這些也正是路斯特新一代產品的著力點。明年,我們將推出通用性伺服驅動系統系列ServoC 和高端產品ServoOne。請大家關注。 《控制與傳動》:眾所周知,日系伺服驅動產品進入中國時間較早,以其價格及性能優勢占據了國內小型機械OEM廠商的市場,而歐美系產品相對而言從知名度、市場占有率、產品適用等方面還有待加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路斯特依靠什么優勢并采取什么樣的策略進入中國市場呢?王永凡:我可能沒有您想聽的策略。 我的策略就是按用戶需求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老老實實地做事做人。至于其他,諸如知名度、市場占有率,我相信水到渠成,天道酬勤。當然,如此“策略”,要有這樣做事情的平臺。 首先,我們在國內有生產,應用開發,技術支持,售后服務及物流。有沒有此平臺,是有什么核心競爭力,并且它在什么地方的問題。對用戶,快捷、靈活、具備軟、硬件修改和適配的能力。核心競爭力都在當地。員工做事情的勁頭也不一樣。 其次,我們的產品譜全:ServoC通用型伺服驅動系統;c-line系列同、異步伺服驅動器,帶可編程功能,功率直至90 kW;ServoOne多軸帶運動控制功能的伺服驅動系列,這是高端的東西。 第三,我們對各種性能等級的機器都有適合的東西,有適合分銷的產品,也有適合系統集成商的產品。 總而言之,我們有不同于日本廠商,也不同于其他歐美廠商的產品和為用戶做事情的平臺。《控制與傳動》:德國路斯特公司致力于伺服技術的研發及推廣已有40余年的歷史,但進入中國市場并不是很長時間,你個人認為在路斯特品牌及產品推廣過程中,碰到了什么挑戰?又有什么樣的收獲呢? 路斯特間接地進入中國市場,即通過歐美的機器制造廠商,已有十年以上的歷史。近兩年來,我們在直接地認識這個市場和它對我們的期望與挑戰。上面談到的產品和競爭策略,都是事出有因和“師出有名”的。基于已獲得的認識,我們制定了中、長期戰略。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目前, 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這一戰略。2007 年,對我們是關鍵的一年。要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做很多鋪墊的工作。這些你可以從上面的談話中聽出來。希望我們一年后再能談一次。不管你找不找我,我敢于重讀這篇采訪,并面對你和廣大讀者。記者小記:[FONT=華文行楷] 對王總的真正認識,始于06年11月我刊在上海所舉行的伺服與運動控制論壇之上。所有的個性內斂于沉穩的外表之下,而在論壇之上的見解也讓我們見識到他的不凡之處。在對王總的本次訪問中,我再一次的感受是兩個字——“務實”,確實如此,全篇我沒有看到很多成績的描述,他就是讓我們看實際的發展,成敗自有公論。所以我也真心希望一年后還能再更深入地和王總對2007年路斯特的發展作進一步的討論。[/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