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補貼政策剛退出,家電新能效標準又出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批準發布61項國家標準的公告》,規定自今年10月1日起,變頻空調、平板電視、洗衣機、空氣能熱水器和吸油煙機五類家電將開始執行新的能效標準。目前執行已有一段時間,國內家電市場表現如何?對行業又帶來哪些重大變化?
新標倒逼家電業去庫存
在此次《關于批準發布61項國家標準的公告》中,吸油煙機和空氣能熱水器是首次推出能效標準,平板電視、變頻空調、洗衣機的能效標準則在原先的基礎上大幅提高。
變頻空調的能效限定值從現行的3提升至3.9,原先的1級、2級能效空調等級將自動下調為2級和3級,同時新增更高標準的1級能效等級,這意味著3級效能空調將退出江湖。
電視機的節能指標提升力度也很大。液晶電視1~3級的能效指數分別由原來的1.4、1、0.6提升為2.7、2、1.3;等離子電視1~3級的能效指數分別由原來的1.2、1、0.6提升為2、1.6、1.2。彩電部分節能指標標準比原先高了1倍。
不過,能效標準變化最大當屬于洗衣機,市場目前在售的1級能效洗衣機在新標準中直接被降至5級,現有的2~5級產品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而新標的執行,則令“新一輪的去庫存化”大戰再度開始。業內人士指出,若廠商仍沒有清空在新能效標準下不能達標的庫存,新能效標準執行后,將面臨較大庫存壓力,其今年整年財報或將出現庫存激增現象。
而為了“去庫存”,家電連鎖賣場與廠家聯手,將折扣重砸在中小品牌的2級、3級能耗產品上,最高優惠達到三折。這樣的折扣力度可謂前所未有。“差價返還、彩電低價風暴、退換貨保障”等宣傳標語,在如今國美、蘇寧等大賣場隨處可見。當前幾大家電賣場,2級、3級能效產品相對優惠力度都比較大,各賣場促銷力度更是集中在節能產品上。而相對而言,1級產品由于受到消費者的追捧、政策的支持,比較沒有銷售壓力,相對也不存在庫存壓力。
品牌精品化將成主流
適者生存,劣者汰。
根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預測,新標準出臺將對家電行業現有產品結構、技術、規模、渠道等各方面造成重大沖擊,行業將面臨一個新的“洗牌期”,令家電業呈現強者恒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新能效標準的實施不但有效調整產品結構,使設計與生產理念往節能家電傾斜,而且能對整個產業生態進行方向調整。那些難以達到新能效標準的中小企業則面臨技術及成本難題,隨著競爭差距的拉大或將遭到淘汰,而家電行業的領導企業,因其節能技術具有明顯優勢,在新能效標準實施中則處于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新能效標準實施后,受影響最大的是空調和洗衣機。與此前的SEER指標不一樣的是,新引入的APF標準將分別從自然制冷和制熱兩方面考核空調全年的能耗水平。同時,新標準還將變頻空調的能效限定值從現行的3.0提升至3.9。這意味著,原先的1、2級能效空調等級將自動下調1級,并將新增更高標準的1級能效等級,原來的一級能效產品則被“新一級”取代。因此可見,現在市場上銷售的3級變頻能效產品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一些老式低價洗衣機如半自動雙筒洗衣機、單筒小型自動洗衣機今后就不能銷售了。
新標準的實施對空氣能熱水器、抽油煙機這兩個行業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價格變動不大。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新出臺的能效標準,填補了這兩個行業內統一標準的空白,而那些不符合新標準的產品和企業勢必會被淘汰,整個行業也會迎來一次大洗牌。業內估計,能效標準實施后,至少有20%左右的空氣能熱水器產品要被淘汰,空氣能熱水器生產企業的數量也將有所減少,行業將迎來一次大洗牌。
可以說,此次實施的能效等級標準涉及家電各細分領域,結合去年國家節能惠民工程的實施都可以看出,家電產品未來將步入以高端化、節能化等精品家電為主的精品時代。
當前能效等級的提高將給國內家電業帶來幾個明顯的影響:一是對優化中國整個家電市場的產品結構有好處,提高整體的產品層次;二是有利于中國家電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歐盟、美國市場對能效等級的要求很高,新能效標準實施后,中國家電產品從整體上會更接近于國際上最先進的能效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這對于我們國家開發國際市場有好處;三是這五大類家電產品的平均單價會提高,因為能效等級越高,對技術的要求就越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會增加,企業可能通過“轉嫁成本”提高售價,從而也能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新能效標準監管亟待加強
此次出臺的新能效標準,無疑是對整個家電市場的一次行業大升級。業內人士稱,期間勢必會出現老舊產品與新產品的競爭現象,消費者是選擇性價比合適的老產品,還是節能效果較好的新產品,則要看自己的實際需求。
不過,空調等五類家電新能效標準的實施,同時也給能效監管工作、保護消費者利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節能產品的推廣中,產品能效的真實是達到政策效果的前提保證。之前曾有媒體報道個別家電企業出現能效虛標的現象,這也大大增加了消費者對于產品能效標識是否虛標、企業是否誠信的疑慮,而以前確實存在一些家電企業“騙補”的現象。根據我國《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規定,能效標識制度采取“生產者或進口商自我聲明、備案,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的運行模式,生產廠家自行遞送樣本參加檢測,對檢測者是否是第三方機構也并沒有做硬性規定,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在企業實驗室進行檢測。因此,能效標識事實上是企業的一種“自檢”,這無形中使能效的真實性與企業誠信緊密聯系在一起。
目前,我國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難免有個別企業發生違規行為。為防范和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市場監督管理機制和法規體系,切實加大對違規主體的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