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月21日消息,國觀智庫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風電企業盈利艱難,多數處于虧損狀態。
根據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61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突破9000萬千瓦,繼續領先核電占據第三大電源的位置,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超過2000小時,比2012年上升100多個小時。但風電開發商及制造商的利潤卻并不樂觀,多數企業虧損,即使盈利也只是微薄利潤。
國觀智庫環保事業部副總監、高級研究員王慧軍說,有多種因素造成了2013年風電行業建設數據漂亮、企業利潤數據難看的結果。其中,“消納障礙、補貼拖欠、價格下降、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國際CDM市場低迷也是大幅降低了風電開發企業的利潤率。”
2013年,整機制造龍頭金風科技凈利潤4億元,但風電制造板塊的資產凈利潤率僅有1%稍多。在金風科技眾多子公司中,主營風電場的金風天潤利潤率為15%,是裝備制造板塊利潤率的10倍。王慧軍認為,金風科技的多元化投資平抑了總利潤波動。
然而,單一的風電制造企業則遠非如此幸運。昔日風電龍頭華銳風電2013年前三季度虧損7億元左右,2013年注定虧損。湘電股份雖然在2013年中期扭虧為盈,但前三季度利潤僅有1659萬元。
國觀智庫認為,造成風電制造商利潤微薄最直接的因素是風電機組價格持續下降及質量成本上升。據最新數據,風電機組價格在4000元/千瓦上下,與2010年6000元/千瓦相比下跌1/3,風電制造產能過剩直接壓低了開發商的采購價格。質量成本則是風電制造商的新增負擔,它是指風電制造商在賣出風電機組后繼續投入的費用,目的是保證其產品符合合同約定事項。以金風科技為例,除去人工支出,2013年的質量成本達到2億元。
目前,金風科技正在努力降低這一成本。以去年在中廣核哈密2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為例。由于提前一個月并網發電,中廣核增加了1500萬元的收入,這是金風科技“交付質量”提高的結果。
而處于行業最下游的風電場開發商決定了整個產業鏈的生存境遇,消納不暢及拖欠補貼導致利潤降低。國觀智庫風能研究員鐘一濤說,事實上,致使風電開發商資金鏈緊繃的直接因素是補貼拖欠。“政府欠風電開發商錢,開發商欠整機商錢,整機商欠零部件商錢,形成了目前風電行業資金鏈領域最致命的‘三角債’”。據各方統計,大約200億的補貼懸而未決。雖然有好消息稱國務院會議已明確指示清償欠款,但目前的情形是,新賬可以到位,歷史欠賬仍在繼續。
根據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61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突破9000萬千瓦,繼續領先核電占據第三大電源的位置,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超過2000小時,比2012年上升100多個小時。但風電開發商及制造商的利潤卻并不樂觀,多數企業虧損,即使盈利也只是微薄利潤。
國觀智庫環保事業部副總監、高級研究員王慧軍說,有多種因素造成了2013年風電行業建設數據漂亮、企業利潤數據難看的結果。其中,“消納障礙、補貼拖欠、價格下降、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國際CDM市場低迷也是大幅降低了風電開發企業的利潤率。”
2013年,整機制造龍頭金風科技凈利潤4億元,但風電制造板塊的資產凈利潤率僅有1%稍多。在金風科技眾多子公司中,主營風電場的金風天潤利潤率為15%,是裝備制造板塊利潤率的10倍。王慧軍認為,金風科技的多元化投資平抑了總利潤波動。
然而,單一的風電制造企業則遠非如此幸運。昔日風電龍頭華銳風電2013年前三季度虧損7億元左右,2013年注定虧損。湘電股份雖然在2013年中期扭虧為盈,但前三季度利潤僅有1659萬元。
國觀智庫認為,造成風電制造商利潤微薄最直接的因素是風電機組價格持續下降及質量成本上升。據最新數據,風電機組價格在4000元/千瓦上下,與2010年6000元/千瓦相比下跌1/3,風電制造產能過剩直接壓低了開發商的采購價格。質量成本則是風電制造商的新增負擔,它是指風電制造商在賣出風電機組后繼續投入的費用,目的是保證其產品符合合同約定事項。以金風科技為例,除去人工支出,2013年的質量成本達到2億元。
目前,金風科技正在努力降低這一成本。以去年在中廣核哈密2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為例。由于提前一個月并網發電,中廣核增加了1500萬元的收入,這是金風科技“交付質量”提高的結果。
而處于行業最下游的風電場開發商決定了整個產業鏈的生存境遇,消納不暢及拖欠補貼導致利潤降低。國觀智庫風能研究員鐘一濤說,事實上,致使風電開發商資金鏈緊繃的直接因素是補貼拖欠。“政府欠風電開發商錢,開發商欠整機商錢,整機商欠零部件商錢,形成了目前風電行業資金鏈領域最致命的‘三角債’”。據各方統計,大約200億的補貼懸而未決。雖然有好消息稱國務院會議已明確指示清償欠款,但目前的情形是,新賬可以到位,歷史欠賬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