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管用。戴上之后腿都不疼了,感覺像是有人在拉著我上山!”今年春節期間,泰山景區使用登山助力外骨骼機器人,幫助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游客更好體驗登泰山的樂趣,引發廣泛關注。
“一些老年人想領略泰山風光,但坐在索道上看不到沿途風景,而在機器人的助力下可以親身體驗登山的樂趣。”泰山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厚哲說,這款外骨骼機器人還可廣泛應用于健身、日常行走、上樓等生活和工作場景。
![從助力登山到服務生活 養老機器人規模化應用還有多遠](http://m.jiongmu.cn/file/upload/202502/08/09/09-24-05-84-1.jpg)
外骨骼機器人助力登山的“試水”,引發了很多人的無限遐想:在大量老人行動不便、且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持續加快的背景下,機器人是否能大規模應用到養老服務中,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據了解,與泰山景區合作推出登山助力機器人的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外骨骼機器人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面向老年用品市場,這家企業有深度布局。
“近兩年,我們推出了面向老年群體的產品——Ant-H1 Pro,這是行走助力外骨骼機器人中的輕量款,融合了先進傳感網絡及動力控制系統,可敏銳捕獲人體行走的微動作,跟隨人體運動提供用戶自如掌控的同步助力。”公司總經理余運波介紹,這款產品能有效幫助用戶在行走、奔跑、登山過程中節省體能,減輕肌肉疲勞及關節壓力,讓運動更輕松、體力更持久。
余運波說,公司爭取今年再發布一款針對老年群體的助力產品,并在結構設計上減少不必要的部分,重新設計受力結構,進一步減輕重量;在材料使用上,選擇輕量化材料,有望實現外骨骼像服裝一樣輕便;在傳感系統和算法上,考慮植入更加智能的算法,或者在現有基礎上采集更多的視覺信息,更加精準地采集人體數據,適應老年群體的人體運動規律。
近年來,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輔助運動的外骨骼機器人、“管家”式陪伴機器人等智能養老機器人等產品不斷涌現,使用舒適度與安全性也不斷提升。但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娜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智能養老助老機器人供給質量已經顯著提高,但在應用層面仍面臨著規模化推廣與適用性等方面的挑戰:
一方面,在技術上,產品的感知與交互能力仍需提升;另一方面,成本高昂也是推廣難題。機器人產品融合人工智能、機械工程等多種技術,研發投入巨大,導致價格居高不下,維修、保養、軟件升級等使用成本也讓消費者有所顧慮。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等業內人士認為,需以政策支持加速培育市場,推動養老機器人應用規模化、價格平民化。同時,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行業標準、法律法規,為養老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應用的推廣,尤其是大型應用的落地帶動規模化生產,會讓成本有效降下來,讓更多家庭能夠負擔得起。”余運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