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如今的新能源市場,已經過了那個靠著同一個故事——此項新能源技術應用能替代大量的化石能源——吸引無數資本涌入的夢幻年代。在全球市場陷入低迷、產能過剩的現實面前,這樣的童話不堪一擊。如何能夠在眾多被貼上顛覆性技術標簽的項目中,找到兼具投資高回報與產業化規模的“藍海”,成為每一個新能源企業與投資者,每天醒來都得思考的問題。
馬年伊始,在中國新能源領域,流傳著兩個故事,它們分別與時下最火的兩個“符號”相連——特斯拉和互聯網金融。一則是,全球電動汽車新寵特斯拉宣布將于2015年在中國建廠,其“中國合伙人”也將于年底公布。由此,多家內地上市公司被傳為“緋聞”對象,從整車到鋰電池,再到稀土永磁,但凡跟特斯拉沾上邊導致“利好”,其股票都出現連續漲停的現象。另一則是,聯合光伏集團與國家開發銀行、國電光伏、網信金融等合作,建立“前海眾籌光伏電力平臺”,擬以眾籌的形式向公眾募集1000萬元資金開發建設1兆瓦的光伏電站。而這一項目,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首次“觸電”互聯網金融。在這兩股清風的拂動下,中國新能源產業,似乎又嗅到了“春”的氣息,包括國泰君安、國信證券、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都將2014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的投資前景,定在了“利好”的級別。其中,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儲能及分布式電源等細分領域,更是被眾多投資者尤為看好。當然,在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后,投資者對于新能源市場的恐懼還未消散,眼下的“看好”并不僅是源于媒體熱炒的幾個“概念”,更多的還是來自于政府的表態與政策上的支持。一方面,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具體要求,這為我國新能源企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進一步強調,“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而新能源作為我國加快培育和發展的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不僅能為國家節能減排做出貢獻,還能為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與利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產業基礎,這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投資者創造了巨大的盈利空間。不過,如今的新能源市場,已經過了那個靠著同一個故事——此項新能源技術應用能替代大量的化石能源——吸引無數資本涌入的夢幻年代。在全球市場陷入低迷、產能過剩的現實面前,這樣的童話不堪一擊。如何能夠在眾多被貼上顛覆性技術標簽的項目中,找到那個兼具投資高回報與產業化規模的“藍海”,成為每一個新能源企業與新能源投資者,每天醒來都得思考的問題。當我們談“特斯拉”的時候我們在談什么“一個行業成為市場熱點,一般開始的時候都是雞犬升天。”信達證券的一位研究員對本刊如此評價當今A股第一粗腿:特斯拉。據悉,2月10日漲停個股中,與特斯拉相關的達到近1/4,吸納資金超過200億元。另據2013年基金四季報數據顯示,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的主動偏股型基金多達162只,重倉持有18家上市公司股票,主要從整車、電池、電機、電控以及技術服務五個方向進行重倉配置。許多公募基金一致看好新能源汽車概念,甚至認為2014年將是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電池發展提速的一年,充電樁建設也將全面鋪開。“炒概念、炒緋聞,是一種短期行為,真正有價值的投資在于深刻挖掘其中的內涵。”上述信達研究員認為,“新能源汽車板塊大漲的背后是對這個產業有新的預期。”去年四季度特斯拉電動汽車銷售6900輛,比原先預期的高出近20%。這說明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汽車越來越被市場所接受,產能不足正在逐漸改善。隨著特斯拉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深度布局,將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正能量,這個效益正在持續發酵。一方面,政府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扶持力度,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標志性的事件是,1月份,李克強總理和馬凱副總理分別視察了比亞迪(002594,股吧)等新能源汽車公司,了解電動汽車研發。隨后2月8日財政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將原先2014年和2015年分別補貼下調10%和20%調整為下調5%和10%,這顯示出國家積極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態度。根據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至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伴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滲透,預計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超過20%,總體銷量達到2000萬輛。另一方面,電池成本的下降進一步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據一位給特斯拉提供電池的企業人士介紹,電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車成本的42%左右,一直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近幾年來,國內企業對于電解液和六氟磷酸鋰等電池材料的量產,大大降低了電池材料的成本。以Tesla采用的18650電池為例,2007年至2012年,隨著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價格的下降,電芯成本下降了近36%。預計未來電池成本還將持續降低,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此外,霧霾等環保問題倒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應用和推廣。2013年以來,霧霾天氣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頻繁爆發,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形成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機動車節能減排的必然選擇,未來市場需求旺盛。在四部委公布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名單之后,目前共有40個城市計劃發展新能源汽車30萬輛以上。同時,在陜西、江西等12個省份最新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表示,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做大新能源、電動汽車等節能環保產業。樂觀來看,新能源汽車經歷了近幾年的“雷聲大雨點小”之后,有望在2014年新的市場刺激下,突破推廣難的瓶頸。有多少“光伏奇跡”可以重來《復仇者聯盟》中綠巨人Hulk的扮演者Mark Ruffalo最近正在通過互聯網和電視節目推廣一個名為“Put solar on it”的項目,意在號召更多的個人、家庭用戶選擇太陽能發電。推出這一項目的是一家名為馬賽克(Mosaic)的太陽能公司,一個眾籌光伏項目融資平臺。2011年5月成立以來,馬賽克已經募集了來自VC投資者和美國能源部在內的超過600萬美元,為超過18兆瓦光伏項目提供了融資服務。這些項目分布在養蜂場、農場、住宅綜合體和校園里,大多在幾十或是數百千瓦規模。眼下,這股被標注上“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融資模式,已經悄然登陸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就在市場猜測阿里巴巴是否真的會聯合央企招商能源集團旗下聯合光伏推出“定期寶”之際,聯合光伏已率先獨自試水光伏互聯網金融。2月20日,聯合光伏攜手國電光伏和網信金融(眾籌網)等在深圳共同啟動光伏互聯金融戰略合作,通過互聯網眾籌的新模式在深圳前海新區聯合開發全球第一個兆瓦級的分布式太陽能電站項目,這無疑將成為光伏行業的里程碑事件。據介紹,該項目初步計劃通過眾籌模式向有志于投資光伏電站的資金提供者發起募集。此項目的眾籌平臺為眾籌網,資金監管為國開行深圳分行,投資者數量限制在100人以內,每人最多認購一份,每份為10萬元人民幣,認購活動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在投資回報方面,該公司相關資料則顯示:投資者享有對應的預期合理回報,未來對應股權可進行撮合交易。據報道,在發布會上,聯合光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原代表聯合光伏領購了100萬元人民幣,光伏綠色生態組織PGO組織認購6份,每份10萬元人民幣,余下840萬元額度將面向公眾募集。“我們就是希望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形式,讓百姓自己出資籌建電站,打造全民眾籌平臺。”李原說。至于未來該電站能否成為百姓電站,我們暫且不論。但是這一項目給業界帶來的重要信息是,2014年光伏電站將成為光伏企業盈利新模式。此前召開的201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敲定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4吉瓦,其中分布式8吉瓦,集中電站6吉瓦。因為,相比于上游產業鏈成熟多年的太陽能電池與組件制造業務,仍在國家扶持政策羽翼護庇下的光伏電站項目顯然更具吸引力。盡管201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光伏組件業務開始有了起色,部分光伏企業從巨額虧損到有所盈利。然而,光伏電站項目誘人前景已經被一部分前瞻性強的光伏企業發現。而且,一些公司做出的光伏電站業務剝離與再投資,光伏電站的整體出售嘗試,所獲得的巨大回報已經嘗到了甜頭。近日,英利集團副總經理鄭小強在天津濱海新區出席活動時表示,英利已經吹響了由光伏組件制造商向太陽能電力提供商轉型的號角。按計劃,英利集團在2013至2017年規劃15吉瓦~17吉瓦的光伏電站項目,其中包括13吉瓦~15吉瓦的地面電站及2吉瓦的分布式電站,直接投資達1200億元。面對光伏電站展露的一片新機遇,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投資可能出現“過熱”的顧慮。中投顧問分析師蕭函便直言,分布式光伏產業將出現“大躍進”的局面,新一輪的興建熱潮即將到來,政策將是帶動產業企穩回升的最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催生下一輪產能過剩的罪魁禍首。“目前,分布式發電商業模式尚未成熟,潛在風險點較多,規模化推廣阻力仍較大。行業觀望氣氛依然濃厚,真正落成的項目也并不多。” 正信光伏總經理王迎春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下一站,儲能?“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這句創投界名言,正應了時下新能源產業的投資現狀。以名噪一時的儲能行業為例,2011年,據國內一家投資機構負責人介紹,國內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元基金已在儲能及儲能相關產業駐扎。業界紛紛表示,儲能正成為新能源領域投資的下一個熱點,同時也將反哺新能源設備市場。3年過去了,曾經在儲能領域參與過大手筆投資的紅杉資本董事總經理富欣在“第17次《能源評論》學術沙龍——尋找2014年最具投資潛力的新能源項目”上表示,“我們現在對于投資儲能已經相當謹慎了,主要原因還是投資時機不成熟,經濟性沒有完全解決。”近年來,我國現有的儲能裝置處于示范階段,還未走上商業化道路。歸根結底,是其經濟性問題。根據中國電科院(300215,股吧)關于張北風光儲輸示范項目的測算,20兆瓦的儲能電池的設計投入額就達到4億元,如果我國現有風電裝機全部配備儲能設備則需要一次性投入2000億元,這遠遠超過我國每年因棄風造成的近百億元經濟損失。與此同時,參與本次《能源評論》學術沙龍的眾多嘉賓不止一次提到,新能源投資不能跟風,每一個領域都有新能源的投資機會。仍以儲能為例,風電、光伏發電上網需要儲能;電動汽車電池需要儲能,充電也需要儲能;而儲能對于智能電網的作用,就如同硬盤對于計算機一樣重要,可以說,新能源改變了能源的利用方式,幾乎各個環節都可以看到儲能。“能源的存儲和能源本身都是一個龐大的行業,就看你如何切入。”國內投資儲能項目最多的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認為,“做儲能投資的理念之一就是,儲能市場并不是整體的一大塊,而是被各種技術分割的、界限分明的多個小板塊的集合體。”此外,對于儲能行業的投資,楊磊指出,“單一技術占據所有的儲能市場是不可能的,而市場也不是萬能的試金石。二者之外,團隊是非常重要的投資要素,如何把技術優勢保持下去,成為最終的贏家,關鍵在人。”對此,本次《能源評論》學術沙龍嘉賓、北京百能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克十分贊同,他表示,“真正的創投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尋找獵物,打一槍就要有一槍收獲的獵人,而是澆水、施肥,幫助企業成長的農場主。由于儲能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特點,單純投資市場和技術都是有缺陷的,唯有與產業共成長。”綜合來看,如何積極探索一條廉價儲能的道路,既能大規模應用又具有經濟性的儲能設備,是未來儲能行業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