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家能源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得益于政策利好,風電設備制造業加快復蘇,2013年出口風電機組338臺、總容量65萬千瓦,出口國家擴展到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21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國內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速放緩,進軍海外市場國內風機制造企業提供了出口并可消化部分產能的可能。事實上,近年來受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產能面臨過剩的影響,包括金風科技、華銳風電在內的國內風電龍頭企業紛紛加大了在海外投資的力度。
但是,中國風機制造企業“走出去”開發國外風電場,除了面臨著政治、財務、法律等一系列風險之外,最為重要的便是技術和質量的瓶頸。近年來,我國風機制造企業的自主設計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設計經驗和設計軟件方面還需努力,在風電機組的整機設計和關鍵部件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依然有較大的差距。在關鍵部件方面,國內兆瓦級以上風電機組整機控制系統還處于試制階段,部分大型機組的關鍵部件產品仍需要進口,大型齒輪箱、發電機的可靠性有待提高,5兆瓦以上葉片、變流器的研制仍需與國外先進公司合作。目前,歐洲已實現5兆瓦~6兆瓦風電機組的批量應用,正在設計研制10兆瓦級的風電機組,而我國5兆瓦風電機組產品和6兆瓦級風電機組樣機尚處于試應用或外場試驗階段。
此外,“走出去”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技術壁壘森嚴,我國企業的技術條件是否能適應當地產業發展需要成為進入市場的一道 “門檻”。雖說我國風電產業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已在全球位居前列,但我國風電產業標準體系缺乏與之相稱的國際地位,這對于我國風機設備出口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