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6日,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協議正式實施,中歐貿易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摩擦案最終以和解告終,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但業內人士指出,價格承諾實施以后,我國光伏企業也面臨著競爭優勢削弱、歐洲市場份額下降和定價規則過分僵硬等潛在風險。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發生,他們認為,我國應盡快制定價格承諾的實施和監管細則,同時還要加快啟動國內市場降低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出口總額的70%,這些企業對歐出口光伏產品無需繳納47.6%的懲罰性關稅,沒有參加協議的企業則需繳納。在全球光伏市場的競爭優勢。”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佟興雪說,近一兩年來,歐洲光伏裝機量大幅下滑,目前確定的出口年限額約占到歐洲市場的一半以上,但隨著歐洲經濟的恢復,其光伏市場也會出現較快增長,到時我國光伏產品在歐洲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就可能下降。
此外,價格承諾協議的定價規則是否具備足夠彈性也是一大隱憂。
盡快制定實施細則加快啟動國內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為降低價格承諾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我國應盡快制定價格承諾方案的實施細則,同時還要通過加速啟動國內市場,降低對歐洲市場的依賴。
佟興雪認為,執行價格承諾應該與行業的整合洗牌相結合,重點支持一些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