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是當今信息技術產業高速發展的基礎和源動力,已經高度滲透與融合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每個領域,其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編制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并于日前由國務院正式批準發布實施。
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要求,是提升國家信息安全水平的基本保障。我國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產業規模達到12.4萬億元,生產了14.6億部手機、3.4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但主要以整機制造為主,由于以集成電路和軟件為核心的價值鏈核心環節缺失,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4.5%,低于工業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
因此,向以集成電路和軟件為核心的價值鏈核心環節發展,既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內部動力、也是市場激烈競爭的外部壓力。與此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還十分弱小,遠不能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家信息安全、國防安全建設需要。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2313億美元。
旺盛的國內市場需求也是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強大動因。我國擁有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2013年規模達9166億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加快調整,以及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信息消費,對集成電路的需求將大幅增長,預計到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
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給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實現趕超提供了難得機遇。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推進綱要》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指導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對加快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些年,在市場拉動和政策支持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整體實力顯著提升。但是也不容忽視,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的核心技術缺乏,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一是企業融資瓶頸突出。骨干企業自我造血機能差,國內融資成本高,社會資本也因集成電路產業投入資金額大、回報周期相對較長而缺乏投入意愿。
二是持續創新能力不強。領軍人才匱乏,企業小散弱;全行業研發投入不足英特爾一家公司的六分之一。
三是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脫節,“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產業鏈協同格局尚未形成,內需市場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此外,適應產業特點的政策環境不完善也是導致產業競爭力不強的重要原因。通過《推進綱要》的實施,就是要破解上述難題,為產業發展創新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