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價格持續低迷,產能長期過剩是目前鈦白粉市場的主要特征。
“目前國內的鈦白粉大多采用硫酸法生產,利用環保工藝處理生產中的硫酸亞鐵、廢酸、石膏渣每噸需花費1000元以上,占生產成本的10%左右,市場行情不好,環保處理也給不少鈦白粉企業帶來了一定壓力,會有企業愿意鋌而走險。”一位研究鈦白粉市場多年的分析人士表示。
此外,攀鋼釩鈦正在重慶長壽新建年產10萬噸的氯化法鈦白生產線,而據粗略統計我國已建及擬建的氯化法鈦白生產線項目產能已近百萬噸,同目前40萬噸—50萬噸的進口量存在缺口,未來該市場潛存的“過剩危機”對公司也會形成挑戰。
鈦白粉市場低迷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數據現實,攀渝鈦業因違規排污曾受到監管層處理已多達20余次。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除了違法成本偏低以外,導致其數次鋌而走險的一大因素在于鈦白粉行業的低迷。
“現在鈦白粉市場整體都很不好。”四川釩鈦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人員曾志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價格持續低迷、產能長期過剩、企業艱難運行已是當前國內鈦白粉行業的真實寫照。
8月21日,攀鋼釩鈦發布的2013年半年報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上述說法。上半年公司鈦原料及化工行業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6.73%,毛利率下降了15.77%;在產品方面,公司鈦白粉產品毛利僅有3.02%,同比下滑22.08%,營業收入也下滑了39.91%。
“2012年以來,國內鈦白粉價格便一路走低。”寶雞鈦業協會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稱,以金紅石型鈦白粉為例,其價格由2011年最高的2.3萬元/噸跌至目前的1.4萬元/噸;另外一種銳鈦型鈦白粉的價格也從1.8萬元/噸跌至目前的1.15萬元/噸。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目前鈦白粉銷售價格已經逼近成本價。“能保持賺錢的企業基本沒有,要么持平、要么是在虧損。”曾志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