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季度中經產業景氣指數正在陸續發布,其中,煤炭產業景氣狀況格外惹人關注。媒體的標題是“煤炭銷售利潤率創十年新低”,看上去情況很糟糕。
十年新低,低到什么程度?5.1%。5.1%是什么水平?當季全部工業的銷售利潤率是5.2%,兩者大致相當,煤炭業略低一點點。
這就是煤炭產業面臨的窘境。煤炭業里面的人,覺得日子很難過,是“苦日子”,是“寒冬期”。但和其他行業比較起來,在全部工業品類中,煤炭業的日子還算不錯的。
一個季度的數據可能有波動性。我們把時間拉長,倒推一年,還說銷售利潤率。2013年一季度,煤炭業是7.9%,全部工業是5.2%;二季度,煤炭業是6.2%,全部工業是5.5%;三季度,煤炭業是5.4%,全部工業是5.5%;四季度,煤炭業是7.6%,全部工業是6.5%。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煤炭業的“寒冬”真的不那么“冷”。
為什么煤炭業里面的人覺得日子不好過呢?因為他們過慣了好日子,習慣了“黃金十年”的繁榮與幸福生活。再就是變化太快了,太猛了。從2012年開始,煤炭產業景氣度一路下跌,2013年跌至運行偏冷狀態,甚至有點向過冷狀態靠攏。反差太大了,出乎意料,業內的人缺少心理準備,適應起來需要一個過程。
煤炭業的人肯定覺得景氣度下跌不是好事情。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未必如此。發電行業就覺得是好事。在煤炭行業火爆的日子里,火力發電行業飽受高煤價之苦,度日艱難。煤價下跌了,發電行業日子好起來了,盈利狀況明顯好轉。水泥行業也覺得是好事情。水泥行業是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但這兩年日子總體上還不錯,這其中有市場集中度提高的因素,煤價下跌也功不可沒。要知道,水泥成本中煤炭大約占60%左右。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煤炭市場需求減弱,價格下跌,和國家壓縮高耗能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有直接關系。治理大氣污染,減少粉塵排放,壓減燃煤產業,也會直接影響煤炭市場需求。所以,煤炭業景氣下滑,在一定意義上,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結果,不能全當壞事來看。
煤炭產業的最大挑戰來自于自身。在“黃金十年”的后期,受高利潤的誘惑,巨量資金投了下去,這幾年新增產能集中釋放,產能相對過剩。需求明顯減少,產能大幅增加,落后產業淘汰進展緩慢,煤炭業日子越過越差在情理之中。
煤炭產業的出路也在于自身。走老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了,要過好日子必須走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清潔發展,綠色發展,科學發展。值得高興的是,近兩年煤炭分級分質利用、煤制油等尖端煤化工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這些成果的推廣應用,科技水平的再提升再進步,會帶動煤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我們相信,煤炭產業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經濟日報)
十年新低,低到什么程度?5.1%。5.1%是什么水平?當季全部工業的銷售利潤率是5.2%,兩者大致相當,煤炭業略低一點點。
這就是煤炭產業面臨的窘境。煤炭業里面的人,覺得日子很難過,是“苦日子”,是“寒冬期”。但和其他行業比較起來,在全部工業品類中,煤炭業的日子還算不錯的。
一個季度的數據可能有波動性。我們把時間拉長,倒推一年,還說銷售利潤率。2013年一季度,煤炭業是7.9%,全部工業是5.2%;二季度,煤炭業是6.2%,全部工業是5.5%;三季度,煤炭業是5.4%,全部工業是5.5%;四季度,煤炭業是7.6%,全部工業是6.5%。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煤炭業的“寒冬”真的不那么“冷”。
為什么煤炭業里面的人覺得日子不好過呢?因為他們過慣了好日子,習慣了“黃金十年”的繁榮與幸福生活。再就是變化太快了,太猛了。從2012年開始,煤炭產業景氣度一路下跌,2013年跌至運行偏冷狀態,甚至有點向過冷狀態靠攏。反差太大了,出乎意料,業內的人缺少心理準備,適應起來需要一個過程。
煤炭業的人肯定覺得景氣度下跌不是好事情。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未必如此。發電行業就覺得是好事。在煤炭行業火爆的日子里,火力發電行業飽受高煤價之苦,度日艱難。煤價下跌了,發電行業日子好起來了,盈利狀況明顯好轉。水泥行業也覺得是好事情。水泥行業是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但這兩年日子總體上還不錯,這其中有市場集中度提高的因素,煤價下跌也功不可沒。要知道,水泥成本中煤炭大約占60%左右。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煤炭市場需求減弱,價格下跌,和國家壓縮高耗能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有直接關系。治理大氣污染,減少粉塵排放,壓減燃煤產業,也會直接影響煤炭市場需求。所以,煤炭業景氣下滑,在一定意義上,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結果,不能全當壞事來看。
煤炭產業的最大挑戰來自于自身。在“黃金十年”的后期,受高利潤的誘惑,巨量資金投了下去,這幾年新增產能集中釋放,產能相對過剩。需求明顯減少,產能大幅增加,落后產業淘汰進展緩慢,煤炭業日子越過越差在情理之中。
煤炭產業的出路也在于自身。走老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了,要過好日子必須走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清潔發展,綠色發展,科學發展。值得高興的是,近兩年煤炭分級分質利用、煤制油等尖端煤化工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這些成果的推廣應用,科技水平的再提升再進步,會帶動煤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我們相信,煤炭產業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