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蔓延的金融危機正在“倒逼”上海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加快國際貿易中心建設。
22日,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實現外貿出口總額625.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2.3%;進口總額為579.75億美元,下降24.8%。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下稱“商務委”)綜合處處長宋錦標用“自由落體式的下滑”來形容這場金融危機對上海進出口形勢的沖擊。他對CBN記者表示:“內外貿一體化,是金融危機倒逼出來的,也是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徑,當然危機也是契機。”
順時勢 借東風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開放研究處處長徐諍在昨日舉行的“決勝內外貿一體化”論壇上也表示,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既是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加快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要求。
徐諍指出,目前,金融危機仍在蔓延,進出口變化情況并不明朗,尤其是出口前景不是特別樂觀,“通過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這是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需要。”
在徐諍看來,對上海而言,更重要的是,目前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進程已經到了“整體推進、再上臺階”的關鍵階段,必須實現內外貿聯動。
“要加快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的貿易功能集聚,這項工作是滲透到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徐諍說,“從發展目標上看,上海是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外統一的市場網絡,并且形成強大的市場流量規模。”
事實上,繼國務院關于建設國際金融、航運中心的相關實施意見落地上海后,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已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要用好、用足相關政策,加快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
上海市市長韓正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商務工作會議上“提要求”時說,加快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要著力推進外貿與內貿共同發展,切實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宋錦標表示,由上海市商務委承擔的相關課題已經基本完成,目前正是借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東風”,著力推進內外貿聯動的時機。
CBN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咨詢報告也指出,上海加快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形成內外貿聯動的商務管理體制,促進內外貿市場一體化,以及內外貿服務平臺一體化等。
上海市政府搭三個平臺
宋錦標表示:“國際貿易中心必須是內外貿合一的,不可能允許它們割裂。政企要聯手,圍繞轉變、轉型來做足文章,政府要轉變職能,企業則要實現轉型。”
日前,首屆“上海外貿企業產品內銷訂貨會”落下帷幕,據不完全統計,近1/3的參展外貿企業與采購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或意向,其中,外貿企業達成實際和意向成交金額共4000多萬元,采購企業達成實際和意向成交金額共6900多萬元。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來推動內外貿市場的融合,政府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如何為企業做好服務。”宋錦標說,“我們正在探索搭建三個平臺,包括外貿產品內銷訂貨平臺、購銷信息平臺、銷售專柜平臺。”
事實上,加快推進內外貿聯動,也是目前上海經濟發展過程中,改變過度依賴外需市場的重要對策之一。
22日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統計局總經濟師蔡旭初坦言,目前上海的經濟發展中,“外需與內需不平衡的格局還難以緩和,下半年內需和外需兩個不平衡的格局還將繼續。”
但在徐諍看來,目前上海要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還面臨一些障礙。“主要是與國際上的一些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們的流通產業還比較落后,市場體系也相對缺乏。”他說,“所以在內外貿一體化進程中,這可能還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點。”
徐諍進一步指出,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從國家到地方,已經完成了內外貿一體化所需的政府機構改革,“但是目前來看,某些方面還存在內外貿管理體制上的分割。比較典型的是,大宗商品的外貿管理體制還是嚴重分割,例如糧、棉、油等。所以還是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體制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內外貿一體化。”
【中華軸承網】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力求安全及時、準確無誤,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觀點贊同或 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本網轉載信息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電話:0571-5686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