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公布的3月份匯豐PMI數據令國內期貨市場工業品“雪上加霜”,建材品種——焦煤、玻璃(1252, 7.00, 0.56%)、螺紋鋼(3225, 19.00, 0.59%)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不斷創新低。分析人士表示,工業品的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雙雙走弱,而去泡沫和去債務會在某種程度上放大跌勢,此番跌勢是市場“擠水分”的表現,目前來看短期還未見底。
股市基建領漲期市反跌
24日,匯豐銀行發布3月匯豐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8.1,創八個月以來的新低。分項指數幾乎全面下滑,唯一亮點是新出口訂單指數,四個月以來首次回到50以上并錄得一年多以來的高點,產出指數則降至18個月以來低點47.3。
國元期貨研發中心總經理姜興春表示,匯豐PMI數據對工業品來說雪上加霜,特別是煤焦鋼以及鐵礦石產業鏈,由于需求不足、現貨庫存高企導致價格不斷創出新低,而股指震蕩反彈是因為消息面短期利多,優先股推出會利好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鋼鐵板塊、房地產板塊、建筑工程板塊幾乎領漲A股,反觀期貨市場與之相關的品種,大連焦(1186, 16.00, 1.37%)煤期貨、鄭州玻璃期貨、上海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當日均收盤報綠,其中焦煤期貨主力合約1409收跌2.09%至每噸797元,盤中一度幾乎觸及歷史低點。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匯豐PMI數據不及預期,主要受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疲軟以及工業部門產能過剩拖累。
“主要是工業制造業總需求不足,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工業品去泡沫和去杠桿的結構,因此未來如果沒有出臺大規模刺激性政策的前提下,經濟調整還將繼續,工業品也將繼續去庫存、去產能的過程,下行空間依舊存在。”程小勇表示,股市上行主要受益于優先股試點政策,并非企業利潤好轉,因此股市漲勢也是短期的。
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表示,目前宏觀面仍不樂觀,股市表現與工業品的表現正常應該同步,但實際已經脫節,原因就在于商品市場與實體經濟都出現了問題,但問題又不盡相同,問題的共性在于中國經濟的著陸以及過去飛速增長期間積累下來的產能過剩、效率低下等問題,但差異性在于,商品市場的反應要較實體經濟更早更敏感,實體經濟的承受度要較商品市場更小更脆弱。
工業品市場難言見底
數據顯示,反映國內工業品期貨價格的文華工業品指數在今年以來跌幅超過10%,目前報138.51點,幾乎回到了2009年第三季度水平。
姜興春表示,從工業品基本面情況看,由于供求不平衡加上經濟預期悲觀,所以價格短線下跌幅度較大,基本客觀反映了經濟基本面,市場經歷連續下跌以后,品種走勢會有所分化,工業品中有色、天膠(15180, 245.00, 1.64%)等下跌空間有限,而煤焦鋼等產品下跌趨勢沒有扭轉,暫時跌勢不言底。
對于工業品指數回到4年前水平,程小勇認為,主要是供需基本面的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雙雙的走弱,而去泡沫和去債務會在某種程度上放大跌勢,并非工業品存在超跌的嫌疑,主要是在工業品牛市的上漲周期中沉淀了大量的非基本面的金融屬性層面的泡沫,因此一旦中國開始去杠桿化,那么這些水分就被擠出來了,甚至部分商品跌破成本,但跌破成本才是供求曲線變動的開始,并非終結。
“不僅指數,實際商品的價格很多也回到了4年前甚至6年前的水平,不僅銅,天膠 PTA(6404, 34.00, 0.53%)等都是這種情況。”劉心田表示,商品市場可以由市場規律引導,必要的代價如果能換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以及更強有力的市場話語權,從宏觀看工業品繼續下跌的空間要比實體經濟大的多。
劉心田并不認為這是工業品超跌。他表示,工業品價格是價值回歸,大宗商品告別黃金十年,目前正在歸位,基本面方面肯定和4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主要體現在規模上來了、效益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