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路舊式里弄房屋頂上安裝的 6塊光伏發電板,能基本支撐 3層小樓的照明用電。
/晨報記者 楊眉
永嘉路上一座舊式里弄房屋頂上的老虎窗邊,近日出現了一件時髦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成為第一個建在上海市中心舊式里弄的“私人光伏發電站”。本月初并網發電后,這座房屋所裝的6塊光伏發電板已能基本支撐這個3層小樓的照明用電。據介紹,這套個人安裝的光伏發電設備所發電量若用不完,還能賣給電網。不過記者了解到,現在光伏發電仍然面臨成本問題,個人安裝光伏發電設備后,收回成本一般需要10年左右。
申請并網速度之快超預期
這幾天永嘉路50號樓內燈亮的很多,但是電表卻走動得不多。原來,該屋子里的部分用電是來自屋頂安裝的光伏發電設備。該房屋的租戶——加拿大人殷敬棠3月底在屋頂安裝了6塊光伏發電板。這幾日上海陽光明媚,發電量也不錯,白天平均每小時發電0.75-0.8度,基本可以滿足房屋內6成的照明用電!俺醪焦浪,近期每天的發電量大概可以供60個10瓦的LED燈泡照明!币缶刺挠昧骼钠胀ㄔ捀嬖V記者。
記者昨日在該房屋頂看到,由于老式里弄的空間狹小,6個光伏板被分成兩部分安裝,其中有4塊裝到里弄屋頂的老虎窗旁邊。殷敬棠表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示范,讓更多人了解太陽能發電對自己、對環境的好處。3月24日,殷敬棠首次來到上海市南供電公司營業廳提出辦理光伏設備并網的申請,并帶齊了房屋產證、業主身份證、光伏發電并網申請書、業主委員會及物業同意安裝確認書等資料。第二天上午,市南供電公司就派出了專項負責人彭奕上門進行并網前的設備驗收,4月3日光伏發電設備正式接入電網。殷敬棠表示,沒想到申請光伏發電并網如此之快,完全超出自己的預期。
安裝面積越大成本越低
市南供電公司介紹,在市南服務區的光伏發電客戶已有20家,但基本都是在現代新式居民小區內,“大部分都在郊區的別墅內,因為有安裝光伏裝置的空間”。彭奕表示,像這樣帶有老虎窗的典型上海老宅房屋申請光伏發電并網,在上海還從來沒有過。
“這種老式建筑,屋頂空間有限,而且一般居民較多,協調起來也比較困難。”彭奕說,當時他詳細檢查了8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匯流箱、逆變器、用戶側受電和發電的兩套保護裝置等,驗收合格后,就下單訂購具有發電并網雙向計量功能的電表。“有了雙向電表,還可以給電網賣電。”
可以節省電費,多余的電量還能賣給電網,同時也對治理環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這樣的好事推廣起來依然面臨難題。殷敬棠和電力公司的人員一起做過估算,他的發電裝置可為自己每年節省2000元左右的費用,但這套裝置的投入要2萬元左右。算下來,收回投資成本需要10年左右。
殷敬棠認為光伏發電現在未能大范圍推廣,該領域需要更多扶持政策。他介紹,在安裝光伏裝置上,面積越大成本越低。他的屋頂只能安裝6塊光伏發電板,而如果一個社區集中安裝,平均下來每戶安裝的成本會下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