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委員會審議通過了一項建議,擬對中國出口歐盟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中歐光伏貿易關系再次惡化,歐盟的這一舉動無疑給全球冰冷的光伏行業雪上添霜。而“太陽”行業何時走出“冬天”與歐盟執意對華采取光伏貿易戰,也成了昨日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暨論壇(以下簡稱 SNEC2013)中全球光伏領袖對話(GSLD)的熱門討論話題。
多數光伏企業高管昨日對記者表示,盡管目前行業存在過度競爭,2013年能否度過寒冬難以判斷,歐盟的一意孤行可能對行業有較大影響。
光伏行業2013難言過冬 未來前景依舊被看好
“對當前光伏行業所處的狀態,冬天是不是過去了,我不敢肯定,我現在還不知道冬天最冷的時候在哪。” 在昨日SNEC2013的全球光伏領袖對話中,某光伏企業高管如此感嘆。
根據某券商昨日的研究報告中對光伏行業2012 年與2013Q1 業績概述指出,2012 年A 股31家光伏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0.13 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減少23.8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虧損35.19 億元,同比減少160.81%;2013Q1 同樣繼續低迷,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10.73 億元,與2012年一季度同期相比減少6.40%,凈利潤為虧損1.86 億元,同比減少153.22%。
然而,歐盟日前決定,擬通過對中國出口該地區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這意味著其在“雙反”態度再次強硬,令中歐光伏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無疑也令中國整個光伏企業雪上加霜。
根據日前媒體引述《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計劃共涉及100多家光伏企業,對它們征稅的稅率不等,浮動范圍在37%至68%之間,平均稅率為47.6%。”
上海新能源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米月對記者表示,SNEC2013在展出規模以及參展企業上均較2012年度有所下降,多少受到了行業低迷與貿易摩擦的影響。
2013年SNEC共有13個展館,展出面積為15萬平方米,參展商約1500家,而與之相比2012年的有17個展館,展覽面積為20萬平方米,有2000家左右企業出席。
“光伏行業呈現了更加專業化與更廣泛的合作,但是行業的過度競爭超過了可持續發展”,天合光能(NYSE:TSL)董事長高紀凡昨日認為,但未來的光伏行業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與高紀凡相同,出席SNEC2013的多數光伏企業高管皆認為,太陽能有合理的存在價值,各國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很大,光伏行業應該是陽光明媚的行業。
某券商研究報告指出,預計未來三年全球光伏市場穩定增長,去產能化持續進行,行業供需格局逐漸向平衡態發展,企業盈利亦有所好轉,而國內隨著利好政策的出臺將大幅提振市場情緒。
歐盟“雙反”惡化 被指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與光伏行業自身的現狀與未來一樣,歐盟日前宣布的擬在“雙反”問題上的進一步動作,也成為了本次SNEC參加企業們熱議的話題。
“雙反”來自于去年9月與11月,歐盟分別決定對中國出口歐洲的光伏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與反補貼調查。根據歐盟的司法程序,歐委對“雙反”的裁決分為初裁和終裁,其中反傾銷調查的初裁最后期限是今年6月,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最后期限是今年8月,終裁最終在今年12月完成。
眼下6月初的反傾銷調查的初裁臨近,歐盟日前放出平均稅率為47%的“懲罰性關稅”的消息,令全球光伏行業震驚。
“‘懲罰性’這個字眼本身就很有問題,中國光伏企業十年來的努力,讓太陽能光伏產品更快商品化和市場化,讓太陽能發電更具競爭優勢,大大節省了各國政府為發展新能源而從財政中劃撥的的補貼,創造了歐美上百萬人的就業機會。請問,我們做錯了什么,懲罰我們什么?”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指出,“當然,那是他們(歐盟)自己的市場,有權高筑起柵欄甚至關上門,但47%的關稅,沒有一家光伏企業能吸收或愿意吸收,我們能做的就是轉嫁給歐洲消費者和歐盟各國的政府,通俗的講‘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最后的結果只能是這樣所謂的”懲罰性“只能是懲罰歐洲自己。”
“47%的稅率對于飽經風雨的中國整體光伏行業無疑是非常沉重的打擊”,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表示,“但是,歐盟‘雙反’不僅會讓歐洲的新能源進程大大退步,同時也會使上游設備企業和下游EPC總包商蒙受重大損失,更會引發中歐之間原本可以避免的貿易戰,歐盟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過,有人分析人士認為“雙反”的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最終的結果目前還很難說。
“臨時稅率和初裁還未出臺,在臨時稅率和初裁后,歐盟委員會的最終裁定,將在年末出臺”,中國銀河證券昨日的研報就指出,“期間,中國仍有時間和希望和歐盟委員會協商。”
申銀萬國(SWS)昨日研究報告分析認為,國內將會出臺政策進行應對,一方面為了救市,在歐洲市場關閉之時,必然會擴大國內市場進行對沖,減少負面效用;另一方面對海外多晶硅的雙反估計也將會展開,以謀求對歐盟的反制。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歐盟新的舉動也會遭到歐洲光伏企業本身的集體反對抗議,他們會對歐盟施壓,從而暫時減緩裁定的時間以及重新考慮稅率標準,但原則上歐盟應該不會輕易取消“雙反”的決策。
“‘雙反’終裁結果遲遲不出,表面上放緩了中國組件向歐洲出貨的節奏,好像給歐洲企業留出了‘喘息’的機會,但其實對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