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利潤也進一步被壓縮,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鋼鐵平均每噸鋼僅賺0.84元,銷售利潤率才0.43%。國家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淘汰一些獨立煉鐵和獨立煉鋼的落后產能工信部今后將不再用高爐設備等裝備容積率來做淘汰落后產能的指標,而改用節能環保總量控制,以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
尚普咨詢鋼鐵行業分析師指出:長期以來,國家工信部使用爐容標準來判斷鋼企產能效率,但是,事實證明,單單提高爐容標準,都會帶來新一輪產能擴張,因此,今后不會再將高爐容積標準作為淘汰落后產能的衡量指標。
在嚴格控制新增產能的要求下,對于部分地區指標不夠的情況,正在研究跨地區產能指標交易制度新淘汰標準的設定也挺復雜的,涉及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對于如何監管還有指標設立也很難。燒結設備目前都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將強化鋼企節能環保、安全和社會責任目標等來代替高爐容積標準,新標準若要實施,需要一個過程,因為有的鋼企甚至還沒有上脫硫燒結機和在線監測。
此外,國家將對達標鋼企實施動態管理。工信部已經公示了第一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45家企業。目前正在審理第二批申報企業,明年上半年將推出第三批符合規范的鋼企,之后,將對企業進行動態規范管理。工信部將繼續對他們保持規范生產要求,并在2年左右核查一次。核查后,對于沒有達到要求的企業將給予一定期限通過技術改造達標,如果在整改期內還達不到要求,就將退出合規名單。
尚普咨詢在《2013-2017年中國鋼鐵發展預測市場調研報告》中提到:面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困境,工信部正在出臺相關政策化解。工信部正在部署多項措施,嚴控鋼鐵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將摒棄高爐容積標準、推進區域性重組、推行產能指標交易等,爐容標準來判斷鋼企產能效率將逐步淡化,轉而實行更加科學規范的綜合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