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2011年歐洲在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增長了4%,以993億美元的總投資額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其中,德國在該領域則成為歐洲的領頭羊。不過,由于歐債危機來襲,歐洲各國政府包括德國捉襟見肘,紛紛削減對清潔能源產業的政策補貼,導致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創2009年以來最低點。
德國發力風電產業
據德國《焦點》雜志網站報道,2011年,對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德國已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而中國仍保持第一。去年,德國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同比翻番達412億美元。
清潔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海潮能等。由于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問題,當今發展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全球各國、尤其是能源短缺國家的重視。
據德國政府官方數據,2010年該國17%的電力需求由可再生能源提供,2011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升至約20%。其中,風能占比最大,滿足了德國7.6%的電力需求,居于支柱地位。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后,德國政府決定退出核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包括埃納肯、瑞能、NORDEX以及丹麥風電巨頭維斯塔斯在內的德國風電巨頭均推出了各自的最新產品和技術。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德國風電行業發展速度仍有提升空間。在德國17座核電站中,日本核電站事故后暫時關閉的7座老核電站和一座正在維護的核電站將不再重新運營,其余9座核電站將于2022年底前分階段關閉。德國風能協會主席赫爾曼•阿爾貝斯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指出,德國要實現能源轉換,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必須超過3,500兆瓦。目前的新增容量明顯不夠。2011年德國新增風力發電裝機容量2,086兆瓦,是近5年增長最快的一年。2012年德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不會有大的增長,預計在2,000兆瓦至2,300兆瓦。
德國柏林市政當局近日展示的加油站,則展現了清潔能源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前景。這一加油站能夠提供100%由風能生成的氫氣,由于氫能驅動車輛不排廢氣,整個過程實現真正的“清潔”。加油站所提供的氫氣來自勃蘭登堡州一個由德國新能源供應商ENERTRAG運營的混合發電廠。這家電廠擁有大量的風力發電設備,風大的時候,發電廠可利用剩余的風電進行電解水生成氫氣,這些氫氣不僅可用于發電和供暖,還可用作汽車燃料。據德國清潔能源合作項目主席帕特里克•施內爾介紹,一輛普通轎車一次約可加4千克氫氣,每千克氫氣對應的公里數約為100公里。
支持政策存不確定性
據彭博社報道,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創2009年以來最低點,投資額較2011年第四季度下降28%,僅達270億美元,較去年第一季度則下降22%。其中,公開市場清潔能源投資額6.01億美元,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87%。2011年,用于跟蹤世界范圍內97種清潔能源份額發展趨勢的新能源全球創新指數下降40%,2012年第一季度,該指數僅回升7%。
彭博新能源財經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博社主編邁克爾•利布瑞奇表示:“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在清潔能源領域投資的弱勢主要反映出,未來歐盟和美國在此領域的支持政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利布瑞奇認為:“今年全球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前景仍不被看好。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競爭力的快速提高刺激了經濟增長,但今年這一領域的發展已很難打破去年的紀錄,除非歐債危機得到解決,歐洲經濟烏云散去,而美國停止針對預算的爭論,歐美當局發出支持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的清晰信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經多年發展,但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清潔能源產業至今仍是一個非市場化的、靠政府補貼生存的行業。政府補貼政策的扶持使德國清潔能源產業風光無限;當前受歐債危機影響,德國于4月1日開始大幅補貼,也將導致該產業發生劇烈調整甚至發生萎縮。
4月初,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之一、德國著名太陽能企業Q-Cells宣告破產,提交了破產申請。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多家進入破產程序的德國太陽能企業中最大的一家,直接影響超過2,000個就業崗位。2011年,Q-Cells營收10.2億歐元,較2010年銳減3.3億歐元;虧損高達8.46億歐元。
去年底至今,已有多家德國太陽能企業宣告破產,包括Solon、Solar Millenium、ScheutenSolar、Solarhybird和Odersun。
分析人士認為,歐洲其他國家很可能效仿德國,實施清潔能源產業補貼削減政策。當前,西班牙、意大利、德國、荷蘭和英國等國政府均已宣布,削減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