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稱,下半年中國光伏產業過剩現象或大幅緩解。據民生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稱,中國的光伏支持政策將于近期推出,力度較強,有可能支持市場容量倍增,“我們認為國內裝機量進入快速增長期,2013-2015年國內需求分別為11GW、14GW、18GW,復合增速維持30%。”
中國光伏行業正面臨黎明前的黑暗。
面對歐盟的“雙反”政策,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稱,光伏行業最困難的時候或許已經到了,“我們估計今年歐洲市場的安裝量將不低于全球的30%。本來市場就低迷,如果突然失去了30%的市場,對不少中國光伏企業無疑是致命的。”
當地時間5月15日,歐盟成員國反傾銷委員會就中國光伏產品“雙反”案進行投票初裁。至昨日截稿時,最終消息仍未傳出。
能看見的一絲曙光是,有分析稱,下半年中國光伏產業過剩現象或大幅緩解。據民生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稱,中國的光伏支持政策將于近期推出,力度較強,有可能支持市場容量倍增,“我們認為國內裝機量進入快速增長期,2013-2015年國內需求分別為11GW、14GW、18GW,復合增速維持30%。”
“雙反”政策的無效性
在歐盟的光伏“雙反”政策今年12月份最終落實前,發起“雙反”的德國光伏企業Solar World可能就已自身難保了。
一位海外光伏投資人士對早報記者稱,“Solar World現在需10億美元的借債,避免破產。目前其正在中東,尋找主權基金的幫助,以完成轉型。‘始作俑者’也無法從‘雙反’中幸存,是因為整個行業的萎縮,而且Solar World自身經營非常低效。”
試圖通過建立貿易壁壘的方式保護本國企業的行為,往往是無效的。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鳳凰城經濟委員會總裁巴里·布魯姆(Barry G. Broome)對早報記者稱,“美國此前所有反傾銷最后都失敗了,無論是鋼鐵、汽車、橡膠,最終海外產品還是得以進入美國市場,本國該倒閉的企業還是倒閉了。”
“今后很多中國公司也會被視為美國公司,雇傭美國工人。尚德在亞利桑那的工廠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在當地建立了密集的光伏應用,當地居民也很歡迎,不過最后,由于美國的關稅政策,他們還是關閉了。”巴里·布魯姆稱。
美國GT Advanced Technologies市場通訊主任Jeff Nestel-Patt此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長遠角度看,貿易壁壘對中國光伏企業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中國企業總會想辦法繞過去。
全球光伏銀漿龍頭企業賀利氏光電事業部全球經理Andy London對早報記者表示,歐洲光伏組件企業與中國企業相比,在規模和效益上要差,很難競爭,很多公司兩年前就開始倒閉,連博世太陽能也在尋找買家。
“中國公司也確實做得不錯,提供了低價格的電池和模塊,這也使得歐洲的公司從中獲益,包括上游的設備供應商和下游的安裝企業。”Andy London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