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邁向全球制造業霸主的步伐減速了。中國官方宣稱,中國4月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4.7%,而實際貿易流量數據顯示,這個增長率可能被嚴重夸大。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洪流已經將很多人推入到中產階級。他們想擁有更好的薪酬福利、更短的工作時間,也希望得到西方同齡人所享受的其他額外收入。
在中國制造業走下坡路的同時,美國制造業財富卻呈擴張趨勢。在“大崩盤”后的復蘇過程中,美國企業創造了異常高的利潤:根據我的計算,在2010年到2012年的緩慢復蘇過程中,美國企業的稅后利潤甚至要高比2003年到2005年經濟強勁復蘇時高出43%;虮徊脝T、或遭降薪,工人在經濟蕭條時首當其沖地受到打擊。然而,公司可將節省下來的錢投入到殘酷的經營重組中。雖然過程殘忍,但美國在“大崩盤”中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大國之一。
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的數據,中國的工人生產力年增長率仍在8%左右,已經是非凡速度,但工人的工資增長率要高一倍以上。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制造業的核心地帶,從2000年到2010年,那里的工人平均工資從每小時0.72美元增加到8.62美元。將土地成本、長途運輸成本和政治環境成本計算在內,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幾乎同中國持平。波士頓咨詢集團甚至認為,美國可以拋售25%到45%其在日本和歐洲的企業。同時,美國也擁有世界上最佳的商貿物流能力。
雖然很難在利潤報表上得到顯示,但是外包的隱形成本往往很高。如果美國外包的旗艦企業通用電氣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家電從中國運回美國,他們會發現因為生產團隊和設計團隊之間缺乏足夠的接觸,他們在設計上已經落后其他同行了。將一部分制造業務轉回美國本土后,該公司已經節省了20%的總體開支,還提供了更快捷的送貨并加速了生產流程。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1/4的美國公司正在從低收入國家遷回美國本土,1/3的公司正在對搬遷事宜進行調研。同時,在美國國內,工廠的自動化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另外,美國的工會也不像從前那樣好戰了?ㄌ乇死、福特等公司正在將產品線搬回美國,其他廠商將很可能緊隨其后。
一些知名外國公司也正在登陸美國,這份公司的名單正在加長。三星正在德克薩斯州建設一個半導體工廠;空中客車公司將在阿拉巴馬州制造飛機;豐田也將小型貨車的生產外包到印第安納州,然后再出口到亞洲;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已擴大其在美的飛機發動機零部件生產業務,來服務全球客戶。
美國制造業的復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崛起。迄今為止,美國天然氣的批發價格世界最低,而美國的油價也要比國際油價低15%-20%。雖然新管道的建設、運輸瓶頸的緩解會削弱美國的價格優勢,但優勢仍在,尤其是在氣價方面。美國廉價能源影響滲透了整個產業鏈。例如,鐵路貨運線正在試圖將燃料從柴油換為更廉價更清潔的天然氣。相反,中國正嚴重依賴重污染的煤炭,也面臨著兩難選擇,要么發展耗資巨大的清潔煤技術,要么繼續使用高污染的能源,民眾的健康也受損。
天然氣的低價對能源密集型的制造業尤其重要,如化學品制造和鋼鐵,這兩個行業都需要通過加熱來破壞和重新排列分子,此時,廉價的天然氣便是理想的燃料。
同時,天然氣也是我們身邊很多東西的原材料,如塑料、發泡膠、輪胎、密封劑、粘合劑,薄膜、液晶屏、尼龍、聚酯等。陶氏化學重啟了在德克薩斯州長期停滯的塑料廠項目,該公司也正在美國建設或重建其他三個塑料廠。其他大型公司,如殼牌、雪佛龍、?松梨、拜耳、臺塑都在擴大現有的在美工廠,并開始建設新廠。
天然氣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化學品行業。紐柯公司以重熔廢鋼來制造優質鋼材起家,目前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結構鋼供應商。但廢鋼越來越少,價格也隨之攀升。所以,紐柯公司鎖定了天然氣長期供應合同,以便應用直接還原鐵技術來制造鋼材,但這個過程耗能高,沒有廉價的天然氣就不劃算了。該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大型直接還原鐵工廠已經投產,還正在建立另一座工廠。
能源行業本身也是制造業的大客戶。比如頁巖氣往往埋藏地下數英里或者更深的區域。為了開采到大量的頁巖氣,需要鋪設延伸數英里的水平管。每個頁巖氣井需要上百噸的高質量鋼管,多輛改裝過的卡車和拖車,鉆頭還有其他設備,特種化學品,砂和陶瓷,還有一些高端的地震和地下成像設備,這些產品中的大部分都是美國特制的。根據《石油和天然氣雜志》的調查數據,2013年,美國能源行業的投資將達到348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的2%,其中很多投資都來自海外。
與此同時,外國鋼鐵企業和化學企業正將部分業務轉移到美國,以便利用美國低廉的能源價格并將產品就近出售給美國能源生產行業。眾多化學公司正在建設或將建設美國工廠,計劃投資將近1000億美元。其中,1/3已經開建或者即將開建,60%的項目計劃在2015年前開工。
花旗等知名預測機構評估,美國制造業直接和間接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同軟件和金融業不同的是,制造業的巨大吸引力在于它能夠容納眾多就業。制造業生產需要原材料、設備、運輸供應鏈和分銷,還有倉儲、庫存等業務。同時,制造業能夠長期影響經濟。陶氏化學新建的一個大塑料廠將耗資17億美元,要到2017年才能完工。在陶氏化學的108個項目單上,幾乎所有項目都是長期工程。長期工程和大規模投入也成了民眾對經濟復蘇信心的來源。制造業長期增加了美國的生產力,它對經濟復蘇所產生的推動力遠大于2000年左右的房地產。
復蘇中的美國制造業正讓美國經濟變得持久和均衡,并改善著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況。與此同時,健康繁榮的中國經濟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中國經濟放緩或者變得一片狼藉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但是,對于本世紀以來日子一直不好過的美國來說,如果能在制造業方面重新定位太平洋兩岸中美的關系,那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