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的“電動汽車市場指數”顯示,除我國之外,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給予電動汽車的補貼減少。調查顯示,韓國是電動汽車技術領域的領先者,德國緊隨其后。在產業發展方面,日本居第一。
相關人士指出,電動汽車的關鍵系統是電機、電池和電動系統。我國是電機生產大國,基礎不錯,潛力較大。但在電池領域,我國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巨大。
未來5年,是我國在電動汽車產業技術發展領域趕上其他國家的潛在“發力期”。
多國電動汽車補貼減少
從全球來看,盡管技術在不斷成熟,成本結構開始優化,但電動汽車產業前景依舊不樂觀。
相關研究機構通過對7個汽車制造領先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美國、日本、中國、韓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加以比較并從技術、產業發展,以及市場發展等方面分析,發現只有中國對電動汽車產業的補貼沒有減少,投資總額達77億歐元。
其他國家為何減少投資?研究汽車產業鏈的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執行總監張君毅說,從日韓的情況看,日本的策略是從推廣混合動力汽車逐步過渡到推廣純電動汽車。以豐田為代表的汽車生產企業產業化程度較高,不需要政策支持。韓國的相關企業,在電池技術方面處于領先水平,產業較成熟,不需要政策性的投資。
從歐洲的情況看,很多國家開始電動汽車試點,但產業成熟需要時間。歐洲國家放緩投資不是代表這些國家及相關企業不看重電動汽車產業,而是因為電動汽車技術復雜,哪條技術路線將成為主流很難判斷,所以這些國家要進行調整。此外,目前歐洲經濟不景氣,各國沒有足夠的財力投入電動汽車領域。即便如此,歐洲電動汽車企業獲得的投資仍在增加,在電池技術、充電標準等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
來自電動汽車市場的報告顯示,韓國的電動汽車技術世界領先,德國緊隨其后。在市場方面,電動汽車在所有類型新車銷售中所占比例提高。在產業發展方面,日本居世界第一,但隨著企業生產計劃的變更,日本的電動汽車產量會逐漸下降。
我國在電池領域差距大
那么,在電動汽車產業,我國和先進國家的差距體現在哪些方面?張君毅說,電動汽車關鍵領域是電機、電池和電動系統。我國是電機生產大國,基礎尚可,有較大潛力。但在電池領域,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
電池包括國外企業在我國生產的電池和我國企業生產的“本土”電池。發展“本土”電池技術,對我國較為重要。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的專*集中在生產制造領域,在電池技術方面的專*不多。
同時,我國企業沒有完全掌握電機控制系統的核心技術。專家指出,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電控系統的芯片依靠進口。因為,我國電控系統技術雖然近年來有進步,但技術成熟尚待時日。
總體而言,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基礎薄弱,想馬上“跑起來”比較費勁。
瑞銀證券的報告指出,我國缺乏較為成熟的電動汽車技術,大多數整車廠只能依賴外國合資方。由于合資方能提供技術,導致這些整車廠給予研發電動汽車技術的投入較少。
相比之下,我國的自主品牌車企在電動汽車技術領域投入較大。除比亞迪外,奇瑞汽車推出一款混合動力電動車并在武漢、南昌的出租車市場投用。長安汽車、一汽集團也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推出了杰勛和奔騰電動汽車。此外,國內大多數客車廠商研發了混合動力客車,品種有300個。
抓住未來5年發展機遇
專家指出,我國應從標準、補貼等方面入手,制訂可持續的長期計劃,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及產業間的協同工作,抓住未來5年的關鍵時機,使電動汽車產業長足發展。
專家指出,首先,發展電動汽車產業要統一標準,如果各款車型連充電插頭都不一樣,很難實現電動汽車普及;其次,在補貼方面,我國不僅要補貼企業,而且要補貼購買者,讓他們看到購買電動汽車很實惠。
此外,我國要推動電動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電動汽車相關產業之間的合作。比如,推動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合作、電動汽車企業與電網公司合作。
從政策角度看,一方面,我國應出臺扶持政策并做好“地方之間的平衡”。如今,各地鼓勵當地企業發展電動汽車,但對其他省份的汽車企業不能一視同仁。政策應為各地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形成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增強不同省份企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我國對電動汽車的風險管控要加強。此前,電動汽車因技術問題經常出安全故障。盡管在電動汽車沒有普及、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出現事故對整個汽車行業影響不大,但隨著電動汽車產業規模擴大,事故會給產業發展蒙上陰影。
行業專家沈軍預測,如果我國各產業參與者繼續投資,電動汽車產業會長期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未來,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必須形成產業聯盟和產業合作的體制,電力行業的支持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