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建設智慧城市成為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共同選擇。
城市,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也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現代工業文明與古代農耕文明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城市的誕生與發育。到了現代社會,城市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政治和科技功能,在一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有研究預計,隨著城市化進程,到2050年,全球人口中會有一半以上都生活在城市。而同時,城市也面臨著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緊缺、住房不足、失業、疾病等方面的挑戰。如何應對城市不斷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各種問題和壓力,如何有效促進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更良好的城市空間,成為各國需要面對的課題。
在全球信息化趨勢和“智慧地球”理念的推動下,“智慧城市”發展模式應運而生。不僅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也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研究如何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重新審視城市的本質、城市發展目標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結構的調整、城市的形象與特色等一系列現代城市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針對如何加大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服務和運行中的創新性應用,通過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使市政設施具備感知、計算、存儲和執行能力,致力于用精準、可視、可靠、智能的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管理和運行的智慧化。通過信息設計充分挖掘大數據時代的潛力,協同公眾,為大城市這一復雜系統帶來大智慧,讓城市更聰明、更人性化地服務每一位市民。
建設智慧城市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建設智慧城市將產生巨大的創新和投資的驅動力,將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帶動衛星導航、物聯網、智能交通、智能電網、云計算、軟件服務等多行業的快速發展,為相關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智慧”又不僅僅等同于“智能”,智慧城市蘊含的智慧公共服務、智慧社會管理、智慧健康保障、智慧教育文化服務、智慧交通、智慧安居服務等等,營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態,從而保證了良好的城市人居環境。
同樣,建設智慧城市也是中國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重要舉措。繼今年1月正式公布了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后,近日,中國住建部又公布了103個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試點城市數量遠超市場預期。根據評價指標,“智慧”應該體現在領導的決策和應急能力、城市運行的綜合能力、經濟活力與產業競爭力、市民素質與幸福指數、信息化統籌管理與服務能力等方面。試點城市在經過 3年至5年的創建期后,由有關部門組織評估,評定等級。可以說,智慧城市已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因“智”而“慧”。智慧城市引領的新型城市化是對傳統城市發展的揚棄,它意味著可持續發展,意味著以人為本和質量提升,是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也是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智慧城市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發展中的必然選擇,成為信息領域的一個戰略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