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將建成投產。佛山人“整車夢”迎來圓夢時刻。
這一事件將改變廣東在全國乃至全球汽車版圖中的位置。代表著世界最先進制造水平的德國制造,在佛山建立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先進的綠色汽車工廠。
該工廠兩期項目占地166萬平方米,設計產能60萬輛,自動化率達到70%,二期項目總投資153億元。本次投產的一期項目,產能30萬輛,首款投產車型為全新高爾夫。
一汽-大眾投產,給南海區域發展、佛山制造乃至廣東制造業帶來了什么?
這個國際化龍頭項目將帶來千億汽車產業的集群,“佛山”這個名字從此在中國汽車版圖上占據一個極具競爭力的位置。而項目所在地南海,在其走過節能減排、騰籠換鳥、產業升級、城市更新的十年轉型路之后,終于結出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碩果。
伴隨著這個全球先進汽車工廠的投產,以及背后南海現代產業體系的強勢崛起,南海獅山鎮打造“中國經濟重鎮”的目標、南海中部片區托起“產業南海”的藍圖,以及佛山高新區沖入全國前列的夢想,有望加速實現。
而一汽-大眾項目所帶來的先進技術力量、人才效應、管理理念等,將在南海土地上發酵,勢必對佛山乃至廣東智造產生觸動和滋養,引領佛山、南海區域轉型發展走向更深入。
“天津一線束汽車配件知名廠商,準備近期到佛山考察。”一年多來,黃志海接到許多外地汽配企業前來佛山考察投資的信息。
作為佛山市技術創新協會秘書長,黃志海常有機會到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落戶的佛山高新區參觀調研。在他眼中,數千億產值的汽車城正慢慢走向成型。
佛山一舉奠定“廣東整車第二極”
2011年12月1日,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掛牌成立,被認定為我省汽車產業發展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我們抓住了這個機遇。”在當天儀式上,佛山市委書記李貽偉表示,一汽-大眾項目對佛山基礎產業的拉動將會非常大,“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一整車項目,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并帶動周圍配套企業接近2000億元的配套產業鏈。目前,一汽-大眾帶動了全系列的產業鏈,包括優質的、世界500強的零部件供應商紛紛落戶佛山。目前已引入41家整車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及物流項目,帶動包括世界500強意大利菲亞特集團馬瑞利車燈項目、佛吉亞汽配項目跟進落戶獅山鎮。
汽車產業是先進制造業的典范與縮影,是廣東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著力點。而在佛山,盡管在2006年至2010年5年間,佛山汽配產業產值年均增長41.1%,已經成為佛山這座“廣東制造業大市”增速最快的產業,但是因為缺少規模大的整車項目,佛山在全省汽車版圖上還只是一個后來追趕者。
一汽-大眾這個千億產值整車項目的落戶,宣告打破“廣州整車,佛山汽配”的產業格局。“引進一汽-大眾,就是搬來了汽車產業中的大樹,我們從做配件提升到做整車,在全省的汽車產業版圖上,由‘配角’變身‘主角’。”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說。
目前,除一汽-大眾佛山項目外、北汽福田、福迪汽車、粵海特種車、陸地方舟新能源汽車和飛馳汽車新能源客車等整車項目均已先后在佛山落地。“從發展態勢來看,珠三角整車發展已經形成廣州第一極、佛山第二極的格局。”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姜立標說。在他看來,一汽-大眾佛山項目,可以說是佛山汽車產業奠定廣東“第二極”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一汽-大眾效應:驅動南海走向“更國際”
2010年6月,一汽-大眾選址南海中部片區的獅山鎮,在此建設中國第四廠。此消息一經傳出,令利銘蜂窩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區廷杰十分興奮。
利銘與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互為毗鄰,是南海本土一家科技型民營企業。
今年3月25日,南海正式發布“北斗星計劃”,以“南商再出發”為號角,開啟了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新征程;相隔半年之后,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在南海投產,一汽-大眾的“中國南方夢”正式圓夢。兩者可謂步伐相當。
一汽-大眾投產,將給“南商”以及南海本土經濟力量帶來什么?
汽車產業被稱為萬業之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更被譽為現代制造的“王冠產業”。在省內產業界相關人士眼里,一汽-大眾給佛山除了帶來直接的GDP與稅收外,無疑將成為促進本土經濟力量的一個巨大利好。
“隨著時間推移,為了降低物流成本,一汽-大眾必定會慢慢在本土物色有資質的配件商進入自己的大家庭,這是必然的。”姜立標說。而黃志海則提到,在一汽-大眾項目的驅動下,產業鏈條中的高端項目對佛山投資十分感興趣。
汽車產業是先進制造的一個縮影和標桿,一汽-大眾項目在南海中部將形成年產60萬輛轎車的生產規模。對于長春、成都等城市來講,一個整車項目的落戶,帶來的不僅是一個企業,而是一個完善的產業鏈,甚至是整個區域產業、城市的再升級。
“一汽-大眾效應”在南海同樣已見端倪。
工博士工業品商城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商城(m.jiongmu.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LED企業要想走得更快,就要看得更遠
- 上一篇:工程機械:進駐東盟市場應避免無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