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史福特和邁勒斯的一紙聲明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的眼球,姑且不論前者是否已經走完正規訴訟流程,后者到底是否有“山寨”玉蘭系列產品。隨著LED在終端市場的逐漸滲透,在侵權和維權的拉鋸戰中,打假已經被推到LED產業的風口浪尖。
今年記者走訪發現,現在除了單一花燈品牌的門店外,其他門市都或多或少擺上了LED燈具,尤其是多家企業合租一個門面的,筒燈、射燈、燈帶、洗墻燈、面板燈、吸頂燈等等種類繁多,但面孔同質,斗價激烈。
“以MR16為例,為了避免同質和抄襲,我們專門開發成4瓦的,但依舊未能逃過‘被山寨’的命運。”萊亞照明董事長周家祥無奈表示。
據數據顯示,隨著終端客戶對LED照明產品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國內LED室內照明市場整體規模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僅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接近36%,其中,超過五成市場規模的增長由LED室內照明貢獻。
同時,LED照明生產企業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從2011年上半年至今,國內新增LED室內照明企業數量近1800家。其中,今年上半年國內新增的LED室內照明企業就達到近1000家。
“其實LED市場是在不停增長,但廠家的數量也成兩位數增長,為求短平快切入,絕大多數企業唯有從模仿,甚至侵權起家,畢竟市場太大,監管不易。”龍的照明總經理馬守峰對記者說道。他透露,公司自主研發、獲得實用專*的日光管也遭到“山寨”,嚴重影響了終端銷售業績。公司計劃年內也會組織維權行動。
“照明產業基地,工廠和門市太集中了,匯聚了各式各樣的潮流和款式,‘抄襲’肯定方便。既然有便利條件,不去‘抄襲’反而顯得有點笨了。”在采訪中不忌諱自己有“抄襲”經歷的奇凱光電老板馬君偉坦言,剛入行的時候哪有什么財力和人力去研發新產品?只是大家“抄”的方法不同罷了。有實力的企業利用參展的機會去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抄襲國外的先進設計。實力稍弱一點的就“偷襲”左鄰右里。